【一鏡到底】醞釀時光等回甘 王培仁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二十幾歲起王培仁就思考退休生活,她笑稱自己沒耐心又不愛守規矩,不適合當義工,因此決定做菜。
二十幾歲起王培仁就思考退休生活,她笑稱自己沒耐心又不愛守規矩,不適合當義工,因此決定做菜。
2年前,1支老奶奶教做蔥油餅的影片,在YouTube創下6百多萬觀看次。王培仁也意外成了網紅,她原是國中美術老師,50歲退休開餐廳,70歲變網紅。
宛如退休生活的完美典範,有月退俸不愁吃穿,人生還更加精彩,順遂得令人羨慕。直到我們採訪她,她像一千零一夜的說故事之人,一邊下廚一邊說著一個又一個故事,劇情逐漸翻轉,原來是我們把王培仁、也把人生看得太淺了。
比料理網紅身分更久的,是國中美術老師,我們好奇問起這一點,王培仁給的答案是:「絕不是想作育英才,我喜歡自由,一想到老師有寒暑假就超開心。還有,我是今天有薪水來,就會花光再去工作的那種人,呵呵,當老師才能保障我的晚年生活。」坦率的藝術家花錢很率性,說起當老師的動機也毫不虛偽。

開頻道傳手藝 二十萬人訂閱

她說,自小功課普通,但愛畫畫、寫書法。想一想也不違和,料理正是手作藝術。一踏進王培仁的工作室,她便沏茶,盛上一小碟果醬般淺綠色食物招待我們,「這是醃柚子皮,我昨天搞了很久,很耗時。」
只是一嘗,苦的,甜中帶苦,苦味嫌重。創作失敗?但聽她解釋:「以前我可能會加鳳梨,把苦味壓下去,但這次我想看它能苦到什麼程度,我能接受到什麼程度,再調整。」
王培仁的工作室就在景美仙跡岩入口,她與先生都是藝術家,將工作室打造得別有意境。
70歲了依然熱愛挑戰,難怪退休後不無聊還更加精彩。王培仁是國中美術老師,退休後人生超展開,為了傳承母親的麵食手藝,她以陽春器材拍下步驟,竟大受歡迎,成了少有的高齡網紅,如今YouTube有23萬人訂閱,臉書追蹤者14萬人。
這天她準備做「豆腐捲子」讓我們拍攝,等待麵團發酵的空檔我們開始採訪,她穿著一襲連身長洋裝,高挑優雅、神采奕奕,若不是那頭銀髮,絲毫不像70歲之人。這處20來坪空間是她的蔬食工作室,落地窗前是景美仙跡岩入口的幾棵綠樹,襯得窗景也仙氣飄飄。牆上幾幅書法是她先生所寫,先生也是美術老師。
有別於一般蔬食若非滋味寡淡就是添加過多人工調味料,王培仁的料理巧妙運用各種食材增添風味,滋味精彩極了。(翻攝培仁蔬食工作室臉書)
簡直退休生活之完美典範。王培仁說,打從二十幾歲就思考退休之事,「我想過去醫院當義工,但我鼻子敏感,聞到不好的味道會吐;也想過到寺廟做義工,但我不愛守規矩,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脾氣壞,當義工一定罵人。」也想過畫畫,卻又坐不住。
「最後一個沒想過的就蹦出來了,在廚房做菜我可以3個小時都不想別的,我又喜歡分享,我做的菜大家吃得很開心,我就很快樂。」於是,她50歲就退休,開起小餐廳,忙得有滋有味,1年前餐廳改為教學工作室。

借鏡長輩晚年 思考退休生活

二十幾歲就思考退休,她說與從小看著家人們的晚年生活有關。這一聊,竟是整個家族的故事了,王培仁熱情好客也健談,採訪沒多久我們就聽得入迷。
王培仁(前右2)熱情好客,常請親友吃飯,去一趟市場總是大包小包回來。
首先是祖父,成日坐在家,「他是清朝末年山東某縣最後一任縣長,抗戰時還負責把學校遷到四川,搭船來台灣時聽說共產黨追來了,大家一怕就把證件全扔進海裡。來台後很多人重辦證件,但我祖父沒有,他可能覺得隨時可以回去,就一年拖過一年。沒證件就沒辦法找工作,一直蹉跎,整天坐在家。他以前很有學問,可是後來也不看書,我覺得他整個心好像放棄了。從他放棄那一刻,我覺得就是死亡。」
還有當高中老師的父親,退休後有時寫祖譜、有時寫莊子註釋,「有事情做他就每天起來寫,寫完了還沒找到下個題材,就很無聊。」王培仁總感覺父親退休後沒有重心。
忽然,她一聲驚呼:「啊,我的湯!」廚房的湯熬到水快沒了,她趕緊張羅午餐,不久繼續聊,手邊事也沒停下。大概是當了二十多年老師,王培仁的口條流暢,說起故事尤其令人入迷,難怪影片大受歡迎。
「我們家族故事蠻多,都蠻淒慘,但他們不太對外面說,扯一次痛一次。」例如姨丈,當年逃難時沒帶上妻子,「姨丈逢年過節來我們家就就一直掉眼淚,怪自己太膽小,沒帶我阿姨一起來,他以為幾個月就可以回去。我阿姨後來逃不過來。」
鍋裡劈劈啪啪,香氣飄溢,她接著提到堂哥,「我們家族是地主,共產黨來了會被打死,都要逃,但是一次不能帶太多人,我堂哥就先帶了弟弟、妹妹,沒帶老婆、孩子。他一直沒再結婚,老婆也一輩子在等他。」我們像聽著一千零一夜,心急追問:「後來呢?」開放大陸探親後,堂哥回到家鄉,妻子等了一輩子,卻在丈夫回來的前2個月撐不下去,過世了。

母親出身大戶 拮据仍端好料

母親也出身大戶人家,卻家道中落,婚後總被婆婆、王培仁的祖母欺負。王培仁回憶,母親說,當年祖父帶著大學生與父親到四川時,將妻小留在山東,「我祖母心情一不好,就叫我母親下跪。」跪了數年。
王培仁從小就會在廚房幫忙母親,「媽媽叫我做事,如果我說不要,她就會說那她自己做就好,可是很心疼啊,好吧那我就來幫。」父親薪水微薄,但出身豪門的母親懂得吃,總設法在拮据中變出好吃的,會做水餃、韭菜盒子…,麵食手藝絕佳,幼時的王培仁跟在一旁也習得不少。
忙碌一陣後食物上桌,王培仁邀我們共餐,她長年吃素,今日有炒鮮菇、涼拌白菜心、豆腐捲子,每一樣都滋味豐富,毫無吃素的寡淡感,豆腐捲子的麵團尤其香,難怪她的餐廳還營業時,用餐客人多半非素食者,害她一度沮喪,「怎麼都是吃葷的人來?我的初衷是讓吃素的人能吃到好吃的素食啊。」
有別於一般蔬食若非滋味寡淡就是添加過多人工調味料,王培仁的料理巧妙運用各種食材增添風味,滋味精彩極了。(翻攝培仁蔬食工作室臉書)
忙得有滋有味。她從長輩身影汲取經驗,最後把退休生活過得絢爛無比。聽來儼然一生順風順水的好命人故事,工作穩定,退休後不愁吃穿還爆紅。直到我們越聊越久,故事逐漸翻轉,才知道我們把王培仁、把人生都看得太淺了。

蔥油餅教學片 網友大讚詳細

她二十多歲就習佛,40歲茹素,我們問起原因,她答,只盼離苦得樂。「覺得…人生總是苦,要好好修。早年我非常恐懼,活在滿滿的恐懼裡。我媽媽就是瞎操心,我也瞎操心。」
王培仁形容自己年輕時心中經常充滿恐懼,如今已不再害怕,「甚至當流浪漢我也不會恐懼。」(賴智揚攝)
原來,年少時,長輩們那失意的、憂慮的、悲苦的…一個個臉孔早已像畫了幽靈的便條紙般,不出聲地一張張黏上王培仁年幼之心。那是一個與現在的王培仁完全不同之人,什麼事都能令她無比憂慮:老了生病、小孩出事…,又如她總擔心沒錢,偏又不善理財,「有小孩後經濟壓力大,我只好起會、當會頭,結果每一個會我都賠!」
她說,直到學著克服恐懼,心中的害怕擔憂才慢慢減少。50歲她退休,開起無菜單私廚。餐廳生意佳,卻在1年前結束。「都是手工的,規模又小,當然賠錢。」把退休俸也賠進去了?「不要這樣去算,我退休後有一份工作,自己有進步,賠的錢我能承受就好,我還是有飯吃啊。」
王培仁(前排左1)兒時全家福,她說廚藝來自從小跟著媽媽在廚房做菜。(王培仁提供)
前幾年她還拍起教學影片,深怕母親的麵食手藝失傳。「我朋友熱心找人幫忙,說朋友價一支影片3萬元,但3萬元我也花不起。後來請我女兒用最普通的手機拍。」當了半輩子老師,教學不是問題,「培仁媽媽」開始在YouTube有了追蹤者。2年前,她示範母親的蔥油餅做法,除了步驟更有各種叮嚀:「麵團很軟很濕,不太好揉,會黏在手上,不管它,絕對不可以再加麵粉,就一直揉。揉得差不多時,手洗乾淨再揉,這時麵團已經有彈性,就不會黏手。」
網路爆紅的蔥油餅教學,是王培仁以母親的蔥油餅作法加自身經驗改良而成。(翻攝培仁蔬食工作室臉書)
影片創下六百多萬觀看次,留言3千則,網友多半大讚解說詳細,讓自己克服過去做菜失敗陰影之類,「沒有煮菜天分的我竟然做出超好吃蔥油餅,流淚感動耶。」流量來了,業配也來了,她卻接得少,多半婉謝。偶爾她會在臉書推薦熟識店家,附上電話地址,看似業配又不太像,我們問起,她答:「我不是網紅的時候,去到哪家店覺得很好,也願意跟人分享啊,就不要管網紅不網紅,照以前的方式過日子。」

罹癌看淡生死 原則絕不躺著

王培仁形容,如今心境已大不同,「我現在是再糟都沒關係,甚至在馬路上當流浪漢,我都不會恐懼,我可以去擺路邊攤或幫人打掃。我可以蹲得很低時,就沒什麼好害怕。我現在有先生、女兒照顧,很感恩,但假如沒有時,就去面對,我不用事先恐懼。我也不用存錢,因為我知道我不用去住醫院。」
為什麼?她頓了幾秒才開口:「我要走就走了,生死看淡。」但那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啊?「你可以決定要在醫院活2年,還是很開心地活2個月。」
她終於透露,10年前肺部長了腫瘤。「我眼睛暴痛,痛到站不起來,先生帶我去眼科,但找不出問題。」到台大,醫生懷疑是內臟癌引發,照了幾處X光,果然肺部有3個黑點。再做斷層掃描,確定是腫瘤。「醫生說那再做穿刺,然後我就不見了。」
她決定不治療,「好吧,人生走到這裡就可以了。」她說,不想未來的日子都在進出醫院,怕自己一旦頻頻看病,就會開始躺著。「我爸媽晚年一直在看病,我爸爸一不舒服就會躺著,慢慢的就不會起來了,最後跟我祖母一樣躺在床上,很辛苦。我祖父母躺了20年,我父親也躺了很多年。所以我的原則是絕對不躺著。」
她甚至沒有結束餐廳,「那時已經沒有體力了,每天都頭痛、嘔吐,但有人訂餐我就做,沒人訂餐才休息。」但見她如今好端端的。後來呢?不會想知道肺部後來怎麼了?「有!1年後,我去台大檢查,(腫瘤)沒了!」近乎奇蹟。但她強調,這純屬個人選擇,「我不是接受自然療法,只有泡腳、運動,我也沒跟人家講我得癌症了。活就活,走就走,沒什麼好罣礙的,小孩也不小了。」她笑著唸起一旁的小女兒:「他們那時才開始陪我吃早餐耶,以前他們都不起來吃早餐的。」
王培仁做了傳說中的蔥油餅讓我們品嘗,果然外酥內軟,麵餅皮香得令人回味無窮。

力撐活成好命 不放棄往前走

小女兒邱怡慈說,當時並不知道母親生病,「有一天發現爸爸開始陪媽媽吃早餐,我就也跟著睡眼惺忪起來陪他們吃早餐。」邱怡慈如今陪著母親經營工作室,擔心母親不藥而癒可能引起誤解,補充:「她是奉行活著的時候盡力過每一天,但如果要走,她是可以接受的。」
腫瘤沒了,但王培仁依然經常頭痛想吐,直到這2年,頭疼頻率才降低許多,但右眼視力已差,「所以我不能閉左眼,閉起來就幾乎看不到。」難怪我們剛見到她時,她的右眼瞼下垂到遮住半隻眼睛,她揉了揉才恢復正常,但仍感覺她右眼不適。女兒邱怡慈補充,母親身體一直不好,有些症狀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她唯一有認真吃的是糖尿病的藥,因為有一次血糖太高很不舒服,她嚇到。」
絢爛的退休生活不是天賜好命,是她抱病一天撐過一天,終而撐出來的。用完餐,她收拾桌面,小碟子裡還剩有一些她醃的柚子皮,我決定把它吃掉,慢慢嚼啊嚼的,不知何故,竟已不覺得過苦,只覺芳香宜人,些微苦味反倒替這道甜品添了層次,吃多也不膩。不加鳳梨,直面苦味,是她高明料理之道,亦是她人生之道吧。
再反覆咀嚼她先前描述祖父的話,早有端倪,她是這樣描述:「從他放棄那一刻開始,我覺得就是死亡,所以我對死亡的看法是,只要你不放棄,一直往前走,揚州一個老和尚就講『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她說,一直非常喜歡這二句話。

王培仁小檔案

  • 1951年生於台北
  • 師大美術系畢,曾任國中美術教師
  • 退休後開設「培仁烹調工作室」私廚,現轉為教學工作室。
  • 著作:《培仁家》《善食事》《素食媽媽歡喜坐月子》《飲食密碼》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