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二手空空逃來台 靠一款年糕養五代人 周家大陳年糕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今年50歲的周國良,11歲就在店裡幫忙,7年前父親過世後接班,至今仍堅持用傳統方式製作年糕。
今年50歲的周國良,11歲就在店裡幫忙,7年前父親過世後接班,至今仍堅持用傳統方式製作年糕。
周家大陳年糕在新北永和開店逾50年,第一代隨國軍舉家從大陳島撤退來台,第二代媳婦周翁領花與丈夫為了養家活口,賣起家鄉味米食,每年春節都擠滿採購人潮。
第三代老闆周國良11歲開始在店裡幫忙,不捨家鄉味失傳,擔下接班責任。10年前妻子離世,他沒時間喪志,每日拚做年糕。堅持古法,同時研發、改良機器,代替部分人工,工作繁雜辛苦也沒被逼退,他守護著老店也守護著傳統,就怕家鄉的味道在年節氣氛轉淡的現在,漸漸被遺忘。
從杉木桶不斷竄出的白色蒸氣厚重如一層簾幕,像在宣告年關將近,白幕裡洩出的濃郁米香,源自周家賣了半世紀的大陳年糕與鬆糕。
大陳年糕切塊後與香菇、蝦米、煎蛋等配料拌炒,吃來軟Q。

年節大熱門 名廚老店都愛

周家大陳年糕位在新北永和巷弄,除了年糕、鬆糕,還販售各式乾貨、雜貨,店鋪陳舊不甚顯眼,但年節的採購人潮堪比百貨公司週年慶,許多外省二、三代特意上門採買記憶中的家鄉味。大陳年糕原料僅有蓬萊米,白白一條切成塊或片狀,加入香菇、肉絲、蝦米、高麗菜、煎蛋等配料拌炒,是最傳統吃法,吃來Q軟不黏牙,作家李昂、美食節目主持人陳鴻都是死忠顧客。
「農曆12月都沒時間理人,平時一天做1、200斤的米,一些餐廳像是亞都麗緻、上海鄉村的年糕都是跟我們拿;過年民眾辦年貨,最多做700到1,000斤。」今年50歲的第三代周國良和家人一早就忙得不可開交。睡醒第一件事,是將新舊混合的蓬萊米洗淨、浸泡,接著採水磨法,加水慢磨成漿。
一塊塊狀似狗骨頭的大陳年糕,得趁熱排成小塔散熱,避免發霉。
「水太多磨出來會過稀,水少粒子太粗,蒸起來不夠細緻滑順。」所有標準值都是周國良在40年經驗中慢慢拿捏,旁人學不來。之後米漿裝袋,用機器加壓脫水成團,「以前用石磨、用石頭壓,一顆少說有50公斤,我媽媽瘦瘦小小,整天搬上搬下,石頭掉下來還會壓到腳,腰、四肢都受過傷。」
現在雖已脫離石器時代,人力依舊吃重。屋內外甥女將約30公斤的米糰打碎成粉,拖拉到店口交給周國良,他大杓舀進木桶,耐著高溫蒸氣襲臉,拿筷子不停翻動,5分鐘後米蒸熟、倒出,趁熱送進自家研發的機器裡攪揉、塑型;產線尾端,姊姊與姪女撿拾著一塊塊溫度近80度、已變身大骨形狀的大陳年糕成品,堆疊成小塔散熱。
周國良開玩笑說:「這是家傳功夫,所以員工都是家人,不能僱外人。」事實是太過辛苦,少有人做得下去,自家人也不一定撐得住。10年前,常出現在媒體美食版面的周家大陳年糕曾上過社會新聞,周國良結縭6年的妻子結束自己生命,被問及舊事,他沒逃避,但也不知從何說起,「心情很複雜,講不出來。空下來的時候會想,欸,怎麼突然這樣?」靜默了幾秒,才又開口,「每天這樣做,她會累。」

金條與銀條 養活大陳義胞

在妻子離開之後,周國良沒時間喪志,彼時一雙兒女還未上小學,父母年事已高,日子要過,年糕還是得做。「我都說這是『銀條』,紅糖口味就是『金條』,我們一家五代都靠年糕養大。」幾十年前祖父母與父母在惶惶不安中落腳永和,多虧這款家鄉米食,一家子才得以安身立命。
「以前的事不要說,想到都會掉眼淚。」坐鎮店內瞻前顧後的第二代媳婦周翁領花已經85歲,語調帶著濃濃鄉音。她不太愛話從前,是兒女一旁幫忙補充才勾勒出早年辛酸。
周翁領花(左)66年前從大陳島撤退來台,為了養家開店賣年糕,因為太辛苦,曾勸么兒周國良(右)別再做這一行。
1955年國共戰火仍在延燒,最終國軍決定放棄位在浙江台州外海的大陳島,島內全數居民撤退來台,也是後來所說的「大陳義胞」。「那天是正月15,吃的東西整桌都還在桌上。」慌亂中行李也拿不全,幾乎是兩手空空,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生存,周翁領花和丈夫想盡辦法掙錢。賣菜、繡花、做些小生意,「要吃飯,不勤勞沒辦法,學問沒有,都做苦工。」23歲時她開始賣年糕,貪黑起早,累到拖地倚著拖把、上廁所坐在馬桶都能睡著。
做年糕沒有什麼手把手教學,是自小就會的手藝。「年糕在大陳是尋常的點心,不是過年才吃,很多漁民一早出海捕魚,下午回港,看見碼頭有人在賣東西就招手,我爺爺以前就在岸邊賣年糕。」雖說不曾參與這段歷史,周國良聽長輩說了不少,「以前我父親凌晨去批菜,中午賣完回家幫忙揉年糕,再到北投賣,以前那裡官舍多,那些官想吃家鄉味就會跟我們買。」

米袋堆長大 從童工到當家

周家大陳年糕採水磨法,蓬萊米加水磨出的米漿,細緻滑順,毫無粉感。
靠著單純的白年糕撐起11口之家,夫妻2人忙到家裡7個孩子只能放養,「娃娃車太占空間,家裡的米都是一袋一袋堆,中間那袋拿起來,我就被擺在那裡面。」周國良是么兒,哥哥姊姊全都在幫忙,他當然也不例外,11歲開始洗麵粉袋、打雜,「也想偷懶、出去玩,同學在門口叫,等我從後門溜出去,他們全部不見了,因為我老爸叫他們來幫忙,一人給5元。」
這招遠比打罵押著上工有效,沒玩伴,只能乖乖當小幫手,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無縫接軌,「大人就說你看一下,我去忙別的,看著看著就變成我的工作了。」只是凡事都用人力,久了也是吃不消,「人的發明都是因為偷懶,為了休息啊!」周國良笑著自首。高職念的是離家近的復興美工科,後來轉到電工科,成了家裡的水電工兼工程師。
切片的大陳年糕,也可蒸熱蘸糖吃。(100元/包)
從角落搬出被遺忘多年的揉年糕機器,「老人家的觀念一定要用手,機器設計出來幾十年仍不願意用。」他不斷改良,終於讓機器做出與手工相同口感的年糕,8年前往生的父親才被說服使用,「前面是類似做香腸的構造,我再加上溝槽設計,像槍的膛線,擠壓時又被扭、揉,口感會更Q。」
創新也不是每次都成功,花了他500萬元的全自動不鏽鋼蒸爐還擱置在後場,被幾百袋米淹沒,「聽人家說一次可以做大量、又快,結果做出來都爛爛的。不鏽鋼不會吸水,全都回到食材裡面。」最終還是回歸木質蒸箱。他淡淡叨念著:「白鐵冷冰冰、沒有感情,木頭有感情,逆來順受。」
紅豆鬆糕以在來米、糯米為原料,搭配自家蜜的萬丹紅豆,含在口裡會慢慢融化,用咬的則會愈嚼愈Q。(200元/個)
逆來順受豈只是器具。二哥少時因家貧從軍,三哥離家創業賣韓國年糕,過往幫忙擔著父親工作的長兄十多年前因病過世,周國良怕父母親的手藝斷層,也不捨大陳的傳統美味失傳,就這樣一直留在家裡與年糕勾纏,「我爸說過:做什麼都比做這個好,太累了,但就被黏住了,一天做一天,就做下去啦!」問他苦不苦?他不加思索,「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苦,反正眼睛睜開就在做,很理所當然。」
蒸好的蓬萊米糰加入新竹寶山的紅糖攪打,香氣足而不過甜,當零嘴吃也不膩。(100元/包)

食安眉角多 婉拒加盟聯名

這些年不少人上門求加盟、聯名,都被周國良打了回票,「這個東西跟其他食品不一樣,有保存跟技巧在裡面,我沒辦法放心。」忙著做年糕,父兼母職的他,孩子沒放養,早晨送上學、晚上接下課,慶幸家人們都被年糕「黏著」,住在一起,能幫忙照看,「大家族好處就是這樣。現在最小的第五代都出來了,才8歲,過年也都會來。」
50年的老店內,有舊人、有新血,客人臉孔也是一波換過一波,「以前老一輩的帶孫子來買,年紀大了不方便,就叫孫子來,好一點的電話裡還很有元氣;有時候看見年輕人上門,什麼也沒講,拎幾包就走,覺得怪怪的,也不知道怎麼問。」該是喜慶的時節,卻也難免感受到離別的哀傷。周國良不求大富大貴,只盼平安順遂,「一代情、二代情就是這樣,能看到老客人就好。」
陳小姐 板橋人

顧客這麼說:食材實在新鮮

陳小姐 板橋人

我以前都是到南門市場買年糕、鬆糕,有朋友是大陳人,他介紹我來這買。周家大陳年糕的食材都很實在、新鮮,鬆糕甜而不膩、軟硬適中,年糕Q軟,米香十足,買過以後就回不去了。

周家大陳年糕

  • 地址: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73號
  • 電話:(02)2924-0546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