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前3個月,花燈林工作室的來電鈴聲簡直是循環播放的背景音樂,電話那頭打來確認提燈圖檔、印刷日期,第二代林佳葦接應同時,沒停下繪圖的手,「我們家只有我一個員工,加我媽幫忙,同行專做禮品、卡片,人比較多,不會有公司像我們家,專門做元宵的燈。」
【台灣老店】花燈祖師爺父女攻占每年元宵大小燈 連做長崎燈會25年成台灣之光 花燈林工作室專訪

台灣燈會至今32年,幾乎每年都能見到花燈林工作室的副燈或提燈,原為美術老師的林健兒因帶學生參賽得獎,意外踏入花燈業,他追求完美塑造寫實風格,連日本長崎燈會都請他設計。
女兒林佳葦從小幫忙父親裱布花燈,一度抗拒接班,但初試啼聲設計一燈二用的創意上了報紙頭版頭條,曾被父親嫌不夠逼真的提燈爆紅,連年拿下政府標案終獲父親認同。每盞燈不只亮著節日的期許,還有花燈世家的傳承,80歲的林健兒總算能安心退休。
一燈二用 得標常勝軍

忙碌的工作節奏中,她仍語氣溫柔,黑色點點洋裝襯著優雅,專注地組裝今年為中台灣燈會設計的「波波虎」提燈,「亮燈後有珍珠跑出來。」提燈在黑夜中變身一杯珍珠奶茶,閃爍珍珠光影,讓人會心一笑。另一款為台灣燈會設計的「大吉虎」則以虎爺為靈感,放入虎爺愛吃的鮮肉和雞蛋等元素,提把兼供桌,連大人都想收藏。
林佳葦的提燈顛覆傳統,能一燈二用,每年向各政府單位提案,是得標常勝軍,2005年她以不同設計的小雞提燈,接連被台灣燈會、台北燈節和新聞局選用,還被媒體刻意放大為撞「雞」事件,她一臉對方小題大作,悠悠說:「台灣燈會跟台北燈節重覆做,很多年都這樣,新聞局也很多年都跟我們買。」
父親林健兒在旁笑得自豪:「全台灣你找不到哪盞提燈,下的功夫比我們多,上面亮亮的特殊印刷和飽和顏色,都要多花錢。」80歲的林健兒有「花燈祖師爺」之稱,1990年觀光局正式舉辦台灣燈會,他幾乎每屆都參與製作中大型花燈,直到近二年才半退休,「還不算退休,因為還有人找我,今年就要替大龍峒保安宮做5隻老虎。」
1座大燈動輒10公尺以上,林健兒特地租倉庫,收藏上百座花燈作品,齊聚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動物與眾神仙人物,如入奇幻次元的挪亞方舟。他掀開防塵塑膠套,先見關公怒目橫刀,招牌長鬍子隨奔馳駿馬飛舞;另一頭則有發威的猛虎咆哮張嘴,林健兒如摸貓般輕撫老虎,「它身上的毛是我特別拿色卡向長毛絨工廠訂做,而且老虎耳朵後面有白斑,很多人都忽略沒做。」

奪獎揚名 台日都接案
曾患肺結核的林健兒久聊易喘,需靠氧氣機舒緩,但一提起花燈便滔滔不絕,熱情能強壓不適,「如果政府願意弄個花燈博物館,我都可以捐出去。」問他捨得賣嗎?「只好賣掉啊,總不能丟掉,耗那麼多心血做的。」林健兒獨樹一格的逼真寫實風,幾乎無人能敵,完成一尊作品至少耗時2到3個月。
他拿出厚厚一疊書,創作前做足功課。為研究虎斑,他翻閱所有老虎品種;製作馬匹,連看不到的馬蹄肉掌都完整呈現;別人做龍的鱗片,直接將骨架折成圓圈狀再貼布料,他一片一片焊接,「學生都說我是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執著到連女兒都受不了,林佳葦吐槽說:「一般人去羅浮宮半天,我爸一整天還不夠,法國馬的雕像很多,他會看很久,說這個關節做不好。」
林健兒的熱忱來自對手工藝的熱愛,小學即會自製水槍、風箏,師大藝術系畢業後擔任美術與工藝老師,1987年成功高中校長指派他帶學生做花燈車參加北市花燈車遊行,得到特優獎,記憶中掌聲依然熱烈得讓他煥發容光,「很多人只是板子釘一釘下去畫,我們的馬立體又生動,全場鼓掌叫好。」

連續8年帶學生出賽拿獎,闖出名聲,他亦受邀參與台灣燈會的副燈與小提燈製作,幫手除了學生,只有女兒林佳葦。她從國中就沒有寒假,幫忙裱布花燈(沿鐵絲骨架塗熱溶膠黏貼布料),青春回憶有不少苦澀滋味,「我爸的學生以前叫我裱布公主,花燈要漂亮,接縫越少越好看,但沒彈性的布很難裱,每次都裱很久,不能出去玩啊,偷懶還被罵,所以我從沒想過以後做花燈。」
1995年林健兒教職退休,也開啟事業第二春,成立花燈林工作室,恰逢日本長崎市政府想在中華街辦燈會,來台灣看見林健兒的「福祿壽喜」人物作品,決定找他製作七福神等傳統花燈,每年除夕他都得到當地盯著開燈式,「日本人很龜毛,買過新加坡、大陸的燈,覺得我們的最精緻。」

當時他台日兩地接案,每天只睡2個小時,「我還在燈車底下的電箱裡睡著,醒來半夜3點多,我全場繞一圈,看來看去還是我的花燈非常好,哈哈。」豪爽笑聲裡有真摯的狂熱。
獨特創意 攻占頭版頭

花燈製作耗時也需大場地,焊鐵架、裱布、彩繪裝飾皆需大量人力,工作室創立前幾年,僅有零星學生願意學,「後來一個個跑掉,那時剛好電腦興起,他們可能覺得學作花燈沒出路,我也不勉強。」1999年,林健兒將工作室移到中國珠海,「但大陸工資一直上漲,近幾年沒法負擔了。」於是2年多前收掉大陸工作室準備退休。
為追求完美,林健兒常超支製作,2014年為台灣燈會設計「珍禽爭豔」,孔雀、藍腹鷳的羽毛如寶石亮眼,被觀光局稱為歷年來經典之作,「有些燈用租借方式展出,如果算成本,我怕主辦單位嫌貴,乾脆展完留下來。」
問他超支不會被家人反對嗎?林健兒笑瞇瞇地說:「後來有佳葦設計的小提燈支援,因為量產比較能控制成本。」林佳葦無奈苦笑,卻能理解父親。
林佳葦原先在法國學平面設計,不捨父親辛勞,協助將平面手稿立體化,2003年父親做羊年提燈,她改成彩色,「我爸不太能接受,他覺得沒有羊長這樣,但還是讓我做。」做出興趣的她,隔年首創無提把的提燈參與燈會標案,將猴子設計成環抱手臂,絨毛尾巴亦可作把手,創新靈感雀屏中選。
往年元宵節記者會只公開大花燈,當年因提燈設計獨特,她臨時被叫上台介紹,隔天竟然上了報紙頭版頭條,聲名大噪,美女設計師、花燈女王等封號也隨著她的設計幾乎年年攻占媒體。
對比受寵若驚的她,父親倒很欣喜,深知大花燈太耗體力不適合女性,女兒以提燈傳承,是最兩全其美的命定,林健兒引以為傲地說:「台灣燈會從第20年開始至今,佳葦拿下最多次案子。」
小提大作 父女聯手攻
不過名聲也伴隨壓力,早年林佳葦為追求創新,機關設計多,例如雞年提燈換個折法能變雞蛋,狗年提燈的耳朵會隨提把搖晃如小狗跑步,「但很多人裝錯,後來盡量讓人好上手。」
設計不只需考量難易度,有時還有人心。2014年馬年,她以出生不久的貓熊圓仔當主角,設計圓仔騎木馬,卻被政治聯想,「評審說不太好,因為當時總統是馬英九,貓熊代表大陸。」後來改成圓仔騎Youbike(鐵馬)才順利拿下台北市立動物園案子,讓她好氣又好笑。






林佳葦承襲父親對作品的高標準,受訪後一直擔心沒有詳述設計理念,還傳了牛年提燈的AR動態濾鏡過來,那是她自掏腰包花二十多萬元請科技公司做的IG與臉書濾鏡,「去年燈會在新竹,我希望加入科技元素,加上疫情,很多人領不到提燈,做AR讓大家線上同樂。」兒時最討厭元宵節的裱布公主,不自覺延續了花燈世家的執著,雖然每次講解,話說到一半都被父親搶走。
對於父女一起投入花燈製作,林健兒下了個滿意的總結:「我們就是花燈界的二刀流(兼具雙重才華),會做大燈,又會設計小燈,嘿嘿。」他手中的畫筆,輕快地點著老虎斑紋。

顧客這樣說:可提可背好可愛
每年都很期待花燈阿姨的新作品,讓我和媽媽能一起做美麗花燈,有的可以提,還可以變背包,很可愛。
楊小妹,台北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