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Nathan Brown)曾是英國電玩遊戲雜誌《Edge》的編輯,目前為遊戲產業的分析師及專欄作家。昨(7)日他特別在個人專欄「Hit Points」撰文分析,微軟近期在遊戲業的併購非常積極,這次動視暴雪收購案更清楚展現「沒有一家公司大到不能被併購」,然而在歐美,微軟未來能收購的標的已經不多。雖然有些觀點認為微軟應嘗試去併購卡普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這樣的日本遊戲公司,「但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我會非常驚訝。」
布朗引用聯合國的數據,2019年全球196個國家中,日本來自國外的直接投資金額排名墊底;且日本被海外公司併購並不常見,大部分更都以失敗收場。「部分原因在於一種名為『經連會』的日本式企業組織。」他進一步解釋,處於不同產業的日本企業會藉由經連會建立夥伴關係,甚至互相擁有股份;雖然經連會影響力已不像早年如此強大,但這種關係仍能對抗競爭及外部介入。另外還有一些主要股東的多元業務也是併購難題,例如科樂美有健身房事業,SEGA經營的度假村等。
位於東京、專注日本遊戲產業的諮詢公司「Kantan Games」,負責人托托(Serkan Toto)列舉微軟如果要收購日本公司可能面臨的挑戰,首先這些公司對於被收購本就興趣缺缺,如果是被敵意併購,「這是自殺行為,(被收購公司)每個人都會立刻離開。」文化和語言障礙也會讓收購變得更具挑戰性。
托托表示,日本企業如果要擴張,會優先選擇與國內企業合併。事實上,日本遊戲業對於併購並不陌生,例如光榮特庫摩、萬代南夢宮及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也都是合併而成。因此如果要併購日本遊戲公司,「索尼更具有主場優勢,微軟所面臨的一些挑戰並不適用於索尼。甚至索尼可能已經私下、或是正思考在日本展開行動。」
「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是不可能。」但托托也強調,目前還沒看到有國外公司能成功收購日本遊戲公司,「從某個層面來說,微軟如果收購一間日本大型發行商,會是比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更大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