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共用平台,所有遊戲(虛擬世界相關軟體)都會在這個平台上出現,現在還看不到誰會勝出;但做晶片的、網路通訊的、AR及VR終端設備廠都會獲利。」YouTube頻道上,曲博科技教室介紹近來最夯的元宇宙及其產業,引起下方數百則討論。
【名人理財】盯5關鍵數字長抱好股 科技達人3部曲賺趨勢財

這幾年半導體產業撐起台股半邊天,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成立的頻道「曲博科技教室」跟著大受歡迎;以相對親民的方式,讓大家了解科技原理、跟上產業趨勢,因而讓他在金融業圈粉無數。挾其科技達人優勢,他的投資心法及對未來產業看法,備受關注。

科技看趨勢 財報估價值
這幾年新科技持續推進,從5G、AI、雲端運算、物聯網到自駕車,半導體供應鏈成了台股最堅實的護國神山群。為搞懂這些新技術、新應用,不少科技小白的投資高手,會透過曲博科技教室,將生硬難懂的理科知識,翻譯成白話文;接著再努力理解吸收,進行投資分析、交易買賣,以參與這場科技盛宴。與曲博約訪這天,他就特地帶了一片8吋晶圓,讓大家看看實體成品,眼見為憑,確實有感許多。
新科技對一般人來說深奧難懂,但對工程師出身的電機博士曲博來說,卻能信手拈來、輕鬆評估一番。以為投資科技股對曲博來說,不需要暖身,隨時能直接上場跑百米衝刺;誰知他卻是個長跑健將,且是跑超馬的那種,看準的標的一抱短則3、5年,長則10年,不論耐力或忍功都是一流。他的投資邏輯是,以科技看產業趨勢、以財報評估企業價值、趁大跌時進場。

「股票會漲,不是因為懂技術的人買才漲;市場上決定股價走勢的,是外資、法人及大戶,他們怎麼看股票價值,比專業人士更重要。所以我能做的,是看懂產業趨勢,投資也是先從趨勢出發。」曲博篤定地說,只要整體趨勢是對的,就算沒有賺很多也無所謂。
關鍵五數字 績效瞧端倪
例如數位化時代,他看好傳統紙張必將被淘汰,電子紙取而代之。「一般液晶螢幕使用背光源發光,其中的藍光會傷害眼睛、造成青光眼;而電子紙是利用背景光反射呈像,沒有藍光問題。另外,液晶螢幕在顯示影像時須打開背光源,所以很耗電,但電子紙使用『電泳』原理,只有在更換頁面時才耗電,可大幅減少電池重量,更適合取代紙本書籍。」
曲博舉例,像全球電子紙龍頭元太,2009年併購材料供應商E-ink,2012年再併購SiPix,目前掌握了九成以上的電子紙專利,但因市場一直沒有起來,因此股價長期墊底,必須要有耐心。後來疫情爆發,加速書籍電子化,配合電子標籤市場起飛,股價才開始有明顯變化,過去一年漲幅逾250%,「只要趨勢是對的,股價上漲是遲早的事。」

確立產業趨勢後,再來要檢視公司財報,評估個股投資價值;其中,曲博最重視五個關鍵數字,分別是營業額、毛利、淨利、股本及每股純益。「從營業額可看出公司營運能力,從毛利看競爭力,淨利看費用管理,股本則看能做多大的生意。任何公司至少都要盯1年以上,才能了解產業屬性及公司特性。」
比方說,符合產業趨勢且看好的公司,若毛利較上季衰退,曲博就會留意;若連續2季皆呈現衰退,他會找出原因,確認公司競爭力,一旦表現持續不如預期,就會汰弱留強。反之,公司毛利逐年成長,代表趨勢正確且發酵,就算股價八風吹不動,也能耐心持有。
曲博解釋,財報看的是過去企業表現,包括經營團隊績效、是否值得信賴;「成功企業背後必有可信任的團隊,當產業陷入景氣低谷時,才能帶領公司走出風暴。」像2016年光洋科操作大量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務正業,股票一度暫停交易;後來新經營團隊接手,經過5年努力,財報逐漸轉虧為盈,經營團隊前後任成了最佳對比,這些都可透過財報關鍵數字看出端倪。

不追高操作 等危機入市
最後,是趁大跌時買進,絕不追高操作。「目前科技股本益比在20至30倍左右,有些還更高,但我不碰本益比超過30倍的個股。」曲博說,就算接下來這些具趨勢性的個股還會漲,若買進價位太高,上檔空間有限,能吃到的肉也不多。

他直言,與其追高還不如等待危機入市機會。他舉例,當市場對油價看法悲觀,周遭都唱衰油價時,他就會選擇進場。因為石油除了是汽車燃料,更是石化工業中的塑膠原料,對日常生活影響重大;就算汽車全部變成電動車,油價也絕不會崩盤。「去年因疫情油價受挫,市場一片哀淒,我就進場了,原本規劃至少放1年,沒想到幾個月賺超過三成,我買石油ETF從沒賠過錢。」
一位基金經理人表示,對一般人來說,半導體相關知識太過生硬,但曲博能以平易近人方式,傳達正確資訊,幫助投資人了解科技產業,進行判斷,這樣散戶也會更清楚自己到底在買什麼。

分析電子業 勿貿然投資
粉絲邱太太分享,因工作接觸到台積電,常好奇半導體先進製程是什麼,但上網爬文總有看沒有懂;直到2年前搜尋到曲博,他深入淺出的說明,10分鐘就讓人了解,原來奈米是指閘極長度,讓電流流過的閘門距離,而台積電3奈米技術,竟做到比病毒還小。
曲博創立知識力科技,目的在拉近科技業與金融圈、甚至一般投資人的距離,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詮釋科技。「所有創新生意模式都來自科技,因有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才有ApplePay;有人工智慧才有自動駕駛車;但傳統金融法律背景的商務人士,對新科技一知半解,做投資決策分析多有困難甚至以訛傳訛。」
回到市場上目前最關心的投資話題,他從業內角度分析,「電子業生產向來以零庫存為目標,採購電子元件保持3個月內庫存就好,但因疫情影響,加上中國大陸限電造成供應鏈失衡,斷料危機使電子業採購大下單,問題是2023年全球會有29座晶圓廠上線量產,屆時電子業還會缺料嗎?現在貿然投資很可能買在高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