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的辦公室,右手邊是一片落地書櫃,快速掃描與記者視線平行的那排書架上的書籍,會看到幾個關鍵字:循環經濟、反轉地球暖化、東沙魚類生態圖鑑,還有好幾本《影響力投資》;書櫃上排則有《越環保越賺錢員工越幸福》《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和你想的不一樣》等書。
【名人理財】數位政委也關注ESG 揭密唐鳳的金錢腦

早在35歲入閣前,唐鳳就已宣告退休,但其實是退而不休,不間斷投資創新事業。她說,就算活到60、甚至80歲,只要看到令她眼睛一亮的項目,一定不放過。這位知名的數位政委,如今關注的投資議題是什麼?面對投資,她又有哪些想法與堅持?

有句話說,想認識一個人,就看他的閱讀喜好。唐鳳很少談及個人理財,原以為身為數位政委、從小被稱為天才神童的她,有興趣的項目會是圍繞在最酷炫的科技產品,或是最高端的先進技術,沒想到她的書櫃裡,反而相對少見這類書籍。
「我在意的是,這筆錢砸下去後,能不能發揮影響力、改變世界。」原來時下當紅題材ESG(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永續或稱影響力投資,才對她的胃。果然閱讀喜好會說話。

金錢腦一:負利率不存錢 借款投資
「現在是負利率時代,存錢,錢是會變不見的,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借錢投資。投資什麼?任何對社會、環境有利的項目,例如:電動車的電池或其他零件,就是不錯的選項。重點是,自己對這項投資是否有足夠熱情、想深入了解。」唐鳳認真地說。
舉例來說,唐鳳與以太坊創辦人之一的Vitalik等人合作投入的非營利組織基金會RadicalxChange,目的就在降低社會不平等,匯集大眾資金投入真正能使公眾受惠的項目,而不是只有少數有錢人支持的投資。「一開始,是先發現以太坊正在做一個對地球友善的轉型,不需要燒太多電、不會製造太多溫室氣體而被吸引,後來花較多時間投入以太坊社群,推動更多創新治理模式。」見到改變是唐鳳的投資動力。

相較多數投資人一窩蜂追逐永續投資,關心ESG報酬率是否更高、績效更好,唐鳳與眾不同,她在參與投資前會先評估3件事:一、商業模式是否夠創新;二、能不能創造像健康醫療、教育或食品安全這樣的公共利益;三、投資人、被投資公司及社會環境是否都能從中獲益。
金錢腦二:雞蛋放同籃子 重押理想
「對我而言,投資就是你要知道自己追求的價值在哪,然後用金錢投票去實踐。因為你的錢,是讓世界更快朝向你的價值移動的方法之一,不論投資或是消費,都是同樣道理。」她舉例,有人每到假日就去參加淨灘活動,將時間、精力都花在海洋保育,但另一方面卻投資燃煤企業,這樣就算投資賺到了錢,大環境卻未能朝自己想要的方向變好,到頭來還是得付出一定代價,減損原有獲利。

唐鳳是典型的牡羊座,有了目標方向,便衝勁十足,與一般人的投資原則「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不同,一旦投資項目符合自我價值,她就會義無反顧、押身家投注所有資源。
「我的精神、時間花在哪裡,我的錢就會放在哪裡,這樣才有加乘效果,投資就會變得特別強,所以我沒有閒錢這個概念。」她自信地說,只要事前研究透澈、想清楚,投資虧損的機率就不高,「就算失敗了,自己也能從中學到什麼,投入的成本變成學費,就不算是什麼風險。」熱血積極的唐鳳,其實防守得相當嚴謹。
展賦教育創辦人楊文貴,曾是唐鳳自學路上的重要推手,「她在自己感興趣的投資項目能無所顧忌,最重要原因是她人格發展健全,因她有先天性心臟病,從小家裡就照顧得無微不至,包括父母感情、同儕接納,到對知識的探索都能完整滿足。」
唐鳳也說,在12歲心臟開刀前,常抱著明天醒不來的心態,「所以我不太會為了20年後可能發生的事煩惱或去買保險;對我來說,明後天的事更重要,也因此養成了只要有想法,明天就要去做的習慣。」
金錢腦三:不買債券保險 為房背債
對於任何投資,唐鳳都有項堅持,那就是必須可掌握,「所以我不買債券、不買保險;因為除了國債,其他公司或保險公司要怎麼用你的錢,你根本不會知道、沒有控制權。」

攤開監察院今年的《廉政專刊》,會發現唐鳳有棟房子、有塊地,但銀行存款只有36萬元;有價證券部分,包括股票、基金、債券全部空白;負債倒是超過1,800萬元,其中房貸部分,目前剩不到200萬元,其他債務則是周轉金及為了購置不動產所產生;完全符合唐鳳風格,沒什麼閒錢,且無法掌控的標的不碰。
若以一般中年上班族財務標準檢視,唐鳳距離「財富自由」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日前基富通推出「好好退休準備平台」,卻請她推動及早退休準備的觀念,「投資有一定的專業,透過這個平台,能讓非專職投資人的理財門檻降低、素養提升,是非常好的事。」唐鳳說。
十五歲就創業 靠腦退休

問唐鳳想過怎樣的退休生活?她說結交志同道合的夥伴,不斷嘗試好的投資項目,直到60歲、80歲,「一般人會先想退休後要花多少錢,所以現在要努力存到那筆錢;但我不是這樣想的,我會先決定要怎麼花錢(投資),再想辦法去籌錢。」
語畢,唐鳳哈哈大笑,「沒辦法,我從來沒當過一天上班族,15歲就出來創業,燒掉上億元資金。我想,只要腦子還能動,就不用太擔心退休後的生活吧。」話才說完,又擔心這樣的答案會讓記者太難下筆,採訪結束前,她從書櫃中抽出一本《影響力投資》送給記者,語帶溫柔地說:「希望能對報導有幫助。」
專家說法:ESG是不可或缺的投資標配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表示,以標普500 ESG指數與美股大盤相比,過去10年ESG績效勝出11.8%,凸顯永續投資不但對社會環境有利,更是一門好生意,同時反映3件事:
1.環保真的能賺錢
全球企業已受氣候變遷衝擊,並為地球暖化付出昂貴代價,永續趨勢受資本市場認同,未來越環保的投資,市場評價越高。
2.永續也有國際評級
國際上已有不少評鑑機構,針對企業碳排部分建立量化指標,避免企業「漂綠」,為投資人嚴格把關。
3.供應鏈未達標,將拿不到訂單
像蘋果公司就要求供應鏈應符合永續標準,未來ESG將不再只是企業加分項,而是未達標的公司恐怕連訂單也拿不到。在此潮流下,ESG相關配置確實可作為投資首選,放眼至未來,更是不可或缺的投資標配。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