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的一場採訪,正逢烏俄戰火,全球股市出現史無前例的大震盪,「戰爭對我的投資策略完全沒影響,市場都會為股價下跌找理由,該跌的股票不會因為沒有戰爭就不跌;該漲的股票震盪完還是得漲。」股市隱者氣定神閒地對記者說。
【達人理財】不敗投資4步驟 前操盤人瞄準趨勢股年賺3成

去年底Podcast平台有匹黑馬,一個名為《股市隱者》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及Spotify上線1週後馬上衝上排行榜第一名。主持人是曾任職國內前3大法人機構的經理人,近年離開了金融圈,專職投資、經營粉專,也成為播客。過往操盤期間,股市隱者的績效為部門第一,年化報酬率逾30%,如今他為自己操盤,年化報酬率同樣漂亮、也是30%。他說,要戰勝股市,除了投資技巧外,沉穩、猶如山林隱者般的性格,更是致勝關鍵。
股市隱者 投資小檔案
- 年齡:36歲
- 學歷:政大資管研究所、政大資管系
- 現職:全職投資人、Podcast主持人
- 經歷:金控儲備幹部、基金經理人
- 投資座右銘:時間是投資最好的朋友
拉高勝率 挖掘趨勢股
36歲的他,過去曾是國內前3大投資機構中,最年輕的操盤手,手上部位高達2億美元。而2年前他選擇離開職場,專職投資、經營粉專,也成為Podcast主持人。
因為經常分享過去在金融業工作的經驗及投資價值觀,股市隱者在短短時間內就累積逾4萬名粉絲聽眾。「當初會取名『隱者』,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認識自己,只要知道隱者分享的投資觀念就好。去年底Podcast衝到第一名時,真的嚇一大跳。」
問起股市隱者現在的投資成績,或許是過去工作身分敏感,起初他並不太想明說,但面對記者的追問,才透露他與合夥人一共管理高達9位數資產,個人年化報酬率超過3成。
與股市隱者共事6年多的楊小姐說,他私下話不多,是個很會傾聽大家意見,有耐心的人,而最讓人佩服的是投資心態,例如去年他布局航運股,期間出現大震盪,不少投資人心情多少被影響,但他從頭到尾都非常冷靜,只有默默地持續蒐集市場資料,去驗證自己的看法。

「過去我擔任經理人時,操作數十億部位,領悟到投資最重要的事情是勝率。有勝率,就可以透過槓桿拉高報酬。」股市隱者指出,最高勝率的投資模式,就是挖掘被低估的趨勢股,「趨勢是推動股價創新高的重要助力。」他也大方分享目前自己擅用的選股方程式:找趨勢→研究基本面→設定目標價→技術面進場→停損停利。
步驟一 趨勢鎖定2大主軸:科技與環境
起手式是先確認趨勢,股市隱者坦言這是最難的步驟,一來很難公式化,二來必須勤勞觀察市場,掌握報章雜誌消息。近來他觀察到,目前的趨勢大概都扣著2大主軸:一、環境變遷,例如人口老化、醫療生技、糧食危機、碳中和等;二、科技變革,例如5G、AI、電動車、元宇宙等發展。
「以台股來說,受惠科技變革的程度最大,因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對全球市場來說太重要了。」他認為,半導體供需持續處於失衡狀態,產業成長趨勢並未改變,相關族群包括晶圓代工、IC設計等,當基本面佳的個股下跌時,進場承接投資勝率相對高。

步驟二 從基本面判斷趨勢股成長力道
基本面考量2面向:未來成長性,及最終能轉換成多少獲利。股市隱者會從法說會、財報來獲得相關資訊,看好半導體趨勢的他舉例,約2年前從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法說會及報告陸續得知,晶圓代工報價勢必會持續調漲,顯示在產能吃緊情況下,公司營收、毛利率都有機會同步攀升。
其中,力積電在競爭方面還比聯電多了記憶體DRAM,當5G大量應用時,DRAM缺貨可能性將跟著提高,轉換成獲利的成長幅度較高。於是他在2020年底力積電登錄興櫃後,就開始持續觀察股價,直到2021年1月底,股價跌至50元以下,甚至比聯電更便宜時,便判斷買進勝率高,大膽出手,而力積電股價果然在農曆年後一路噴漲至80元,那次出手獲利率高達6成。

步驟三 設定目標價
股市隱者習慣利用簡單的目標價計算公式:EPS(每股盈餘)乘以產業平均本益比,來研判進場勝率是否相對高。他舉例,IC設計在半導體趨勢中,是受惠最大的族群,去年5月法人紛紛出具報告指出,市場熱門股矽創的EPS上看40元,甚至有本土機構喊到50元,如果以當時產業平均本益比10倍估算,目標價至少要400元以上才合理,而當時股價約280元,因此判斷投資勝率高。不過,他也提醒,計算目標價,投資人需要經常更新法人預估報告,避免數據失真。
步驟四 技術指標找精準買點
當趨勢、基本面,甚至目標價都顯示獲利機會大增時,最後股市隱者會仰賴技術指標,將勝率進一步拉高。「通常我會買在盤整區間下緣,俗稱好球帶,若同時出現量縮價不跌,更是好機會。」
談到停損停利,他強調當趨勢改變就要跑,例如:半導體不再被世界需要、電動車被新科技取代、碳中和政策轉彎等,或公司競爭力出現質變;再以量化來說,股市隱者多用風險報酬比1比3來抓停損停利點,假設以設定的目標價來計算報酬率是60%,停損就設定為20%,「我不會設定絕對停損目標,原因是每檔股票的股性、波動性都不同。」

破產教訓 尊重基本面
講起股票有條有理的股市隱者,其實早在學生時代就對投資產生濃厚興趣,讀政大資管所、自學股票的他笑說:「大學時買進人生第一張玻璃股富喬,1個月賺了10%,後來走新手運,短時間內又再賺好幾萬元,但隔年卻遇到金融海嘯,把家教存的錢跟家人資助共約50萬元全部賠光。」
「新手運結束後,接踵而來的就是禍不單行。」畢業後踏進法人圈的他,私下玩起美股選擇權,而且都是押新藥股,不料最後買進的公司全部都審核未通過,讓當時買的選擇權不是大跌就是歸零,再賠掉上百萬元、近9成資產,「有部分錢還是信貸借來的,我當時等於破產。」大賠痛過,他才真正體悟,買股一定要尊重趨勢、基本面。
問他為何離開金融圈?股市隱者淡淡地說:「想追求生活平衡吧!但很幸運有這段過程,在金融圈我發現愈低調、愈不起眼的人,通常是高手,因為這群人往往最能沉住氣。」而他深信,除了投資技巧外,保持沉穩、低調、不自我膨脹的性格,才能戰勝股市。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