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9 05:58 臺北時間

【文化桃園】桃園米穀倉庫 變身小劇場

mm-logo
米倉修建後,將搖身變為小劇場、排練場等多功能空間。(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米倉修建後,將搖身變為小劇場、排練場等多功能空間。(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見證日治時期《米穀統治法》保障米價規定, 以及加強貯藏所興建的「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簡稱米倉),在市中心已陪伴大眾走過80多個寒暑更迭,今年米倉將以新面貌與市民見面。延續桃園近年來推出的藝術綠洲創作計畫,除了重新整建為小劇場外,也將結合歷史發展與城市特色,成為桃園藝文活動的新品牌。
細數市內既有專業展演空間,不論是中壢藝術館、桃園展演中心或文化局演藝廳,都是能容納數百人或1,000多人不等的中、大型場館。為了讓剛起步的劇團或小型製作可以更有彈性找到適切地點展演,盤點資源後,決定將2017年經文化局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的米倉,現地重新整修成小劇場。

活用場地 具輔導功能

這樣的整建,在其他城市都有類似案例:像是高雄的正港小劇場,或是位在臺北華山的烏梅劇院,都是由倉庫改建而成的小型劇場空間。
藉由倉庫原有的挑高建築,提供足夠空間架設劇場所需的燈具或其他軟硬體設備,加上過往桃園確實缺乏小劇場的展演場,在文化局的努力下,整修成內含150位觀眾席的米倉劇場(名稱暫定),預計在2022年10月開幕,歡迎市民朋友走進米倉觀賞藝文表演。
3座倉庫從結構到外觀保存完整,201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延續2018年起以徵件方式,徵選表演團隊使用在地元素創作的藝術綠洲創作計畫,米倉劇場的成立,為計畫帶來新的篇章。2022年邀請藝術家以此處及鄰近的桃園老城區作為範疇,打造專屬於桃園的藝文作品,除了作為演出空間外,米倉劇場在其餘時段也可靈活成為排練場地,並提供藝文團體更多工作場合的選項。
後續米倉會接續創作計畫中的諮詢輔導機制,扮演媒合角色,根據不同劇團所面臨到的問題:無論是劇本創作的卡關,對非制式展演空間的不熟悉,或是如何更深入的田調出桃園在地故事等,邀請合適的專家、顧問及導師的立場,加入創作過程,陪伴表演團隊完成創作。

向外擴散 打造新品牌

往更長期的發展藍圖邁進,米倉會是未來桃園藝文的新品牌,現階段暫定命名推出的米倉藝術節,是以米倉劇場為中心,擴散至桃園老城區相關老建築空間的表演藝術節慶。考量它座落的地理位置,除了有俗稱國定古蹟、桃園大廟的景福宮、新民老街等歷史和常民生活空間外,還有前身是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後來經文化局整修過的桃園77藝文町,以及桃園劍道故事館等公、私部門營運的場域,都是適合與藝文表演結合的非傳統展演空間。
建築內部有木摺防潮壁、大跨距木屋架,配有上下通氣窗,開口處設計雨庇,避免大量稻穀推產生的熱氣與地面濕氣,影響米穀變質。(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未來在米倉藝術節中,會以3大系列為主軸:第1是結合藝術綠洲創作計畫,將桃園老城區作為演出範圍,讓融合在地元素的表演在老街、廟宇和日式宿舍等空間發生;第2則是邀請臺灣過去精彩的實驗性表演到米倉劇場演出,帶給桃園觀眾充滿前衛、跨界、創意的劇場體驗;第3是利用城市的各個角落,例如天橋下或涼亭中等畸零空間,讓表演者在此處激發室內劇場沒有的火花,帶給市民更多驚喜。
展演場域預計於今年10月完成修復,並廣邀市民朋友一同走進米倉觀賞藝文表演。(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結合表演 說在地故事

同時,檢視這幾年在桃園的演出,售票率明顯提升,代表有愈來愈多市民願意在家鄉觀看演出,這也是藝文市場正一步一步伸展茁壯的證明。近幾年來,同樣有愈來愈多年輕朋友回到自己成長的故鄉,立案成立表演團隊,並投件徵選桃園傑出演藝團隊,在孕育自己的土地上為藝文發展而奮鬥。
米倉保存桃園地區穀倉和早期地域建築風貌,悠久歷史也見證戰前戰後糧業興衰之時代意義,並邁向全新篇章,成為桃園藝文的新品牌。(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未來,不論是藝術綠洲創作計畫、米倉劇場或是藝術節等的推動,桃園將會有更多藝文活動在城市各個地方上演,可能是在劇場、也可能是在非制式的展演空間,打造更加健全的藝文環境,讓藝術家有更多舞臺自由創作與表演,結合本地元素,訴說桃園的故事:給在地人聽、給外地人聽、甚至說給國外人聽,穿過時空洪流,觸動當代文化共鳴。
米倉將成為展演創意發射點,向外擴散到市區、老城區,讓表演藝術與在地巷弄氛圍結合。(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