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前,各地合作團隊列出行程,製作人陳芝安從中挑選適合的活動與地點。影片拍完後再與當地人討論,擬出《叫我野孩子》的體驗行程,讓節目觀眾也能按圖索驥走一回,希望能藉此節目助地方創生一臂之力。
她說:「我們找的團隊在當地耕耘已久,但有時需要由外來的眼光重新詮釋和包裝,就會非常有亮點。」雙方結合形成不著痕跡的宣傳,由陳芝安與攝製團隊提供官網所需影像相關素材,若真的成團,也僅收百分比個位數的網站架設費用。
《叫我野孩子》尋找播映管道時四處碰壁,後來朋友介紹由LINE TV買下串流平台版權,有兩年獨家權。為讓更多人看到,目前正進行校園巡迴放映募資計畫。陳芝安認為,此節目不會過時,挹注行銷資源提高能見度,才能延長節目影響力。第1階段設定50萬元已達標,金額逾百萬元,現正朝第2階段、200萬元的目標邁進。
第2季已開始籌拍,並獲文化部560萬元補助,比照第1季1,500萬元製作費,她與導演謝欣志必須自付更多經費。本季的主題為構築,帶領孩子蓋祕密基地、樹屋或爐灶,找回手作能力。由於節目已有知名度,在粉絲專頁徵求人選,報名者眾,首季參與的小朋友也想接續。
雖然《叫我野孩子》有賣出版權,但回收與付出不成比例。陳芝安坦言,台灣自製兒少節目中,非戲劇或非綜藝節目非常弱勢,不易轉換成商業利益,因此需要政府透過補助案扶植,吸引更多內容創作者投入,為打造產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