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0月3日召開了「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出席成員有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中央存款保險公司董事長古倫伯格(Martin Gruenberg)、監管銀行的貨幣銀行局長麥可徐(Michael Hsu)、管理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交易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畢南(Rostin Behnam)等,美國政府層級最高的金融主管機關共14位主席,一起把政策與金融地雷區全部掃描一次,確保後續政策不會發生英國式的災難。
過去2週,拜登跟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勞斯(Cecilia Rouse)等人多次開會,討論股市與債市震盪的警訊;拜登當然也跟他最信任的財政部長葉倫隨時通電話,而鮑威爾則要求聯準會的經濟學家、政策官員們打電話給華爾街的主管、打給多國中央銀行的聯繫窗口,問一個問題:英國發生的崩盤意外,有可能在美國引爆嗎?
連串攸關金融安全的緊急會議,當然會產出厚重的報告,〈鏡評〉無法在此詳述,總結就是:「沒有立即的風險,卻也無法排除(Not imminent, but not impossible)。」
同時,葉倫與鮑威爾在10月中旬,也跟G20、G7的央行總裁、財政部長面對面討論了全球金融風險,還在10月12日於國際經濟學家齊聚的「布列頓森林委員會」全球大會做了重要的政策演講。從葉倫和鮑威爾一連串在國際會議的演講、議程等,我們看到非常清楚、卻極為複雜的政策目標:打擊通貨膨脹是美國首要任務,還要緩和新冠封鎖與烏克蘭戰爭造成的經濟亂局,避免美元利率急升,引爆第三世界國家的倒債風暴,同時美國拉著歐盟與亞洲國家,使用美歐貿易科技委員會(U.S.-E.U.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與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來推動供應鏈脫鉤,擺脫中國威脅,還要加上全球減碳、能源轉型的大計畫。
葉倫在10月的多場國際會議中不斷強調,全球經濟面臨強大的逆風,政策難度極高,但是美國政府不能退縮,必須與各國政府採取一致的行動,聯手讓經濟恢復正常,保證帶領大家迎向美好的未來。
我們不知道葉倫、鮑威爾到底有多少能耐,不過,英國嚇壞美國,讓美國與各國政府高度警戒,對身陷惶恐的金融市場是件好事,至少官員在作成決策時會想到「金融風暴」,避免特拉斯那種一廂情願的改革政策誤踩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