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市場大跌後 3情況該停扣與轉換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各種熱門主題產品,如5G通訊、電動車等,發行時間點都是該主題表現很好之後,今年皆受到考驗。
各種熱門主題產品,如5G通訊、電動車等,發行時間點都是該主題表現很好之後,今年皆受到考驗。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下跌,投資人開始有停止定期扣款或轉換標的的想法。那麼,到底什麼狀況適合停止投資與轉換?
首先是該標的風險超過個人忍受度。如之前美國大型科技類股表現好時,買了尖牙股ETF;或先前海運熱門時,買進航運類股。結果今年尖牙股帶來近40%的虧損,航運股則腰斬,讓人坐立難安。遇到這種情形,不應繼續撐下去,因為已影響生活;再者,這些標的回到當初買進價位所需時間,可能比想像中更久,甚至難以回復。
第二是追逐熱門標的。各種熱門主題基金與ETF,發行的時間點往往就是該主題表現很好之後,如5G通訊、電動車等。今年的下跌可以讓投資人覺醒,過去漲得高的,之後也可能跌得重,且未來這些主題未必持續熱門。

指數化投資 穩定掌握

第三是買到高費用標的。股市一年上漲20至30%時,投資人往往不在意基金與ETF的內扣費用成本,不過,市場的下跌會讓人意識到,付出高額成本,未必能得到獲利。要記得,市場下跌還有上漲回復的可能,但被業者收取的投資費用,卻是回不來了。
那麼,該換成什麼標的呢?最好的選擇之一,就是投資該市場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指數化投資可以取得整體市場報酬,避開單一股票的高風險,也沒有追逐熱門產業的問題。而指數化投資的低成本,可以讓投資人將大多獲利握在自己手上。
但轉換會有心理障礙,許多投資人認為,現在進行轉換不就是認賠嗎?面對這個問題可以這樣想,假設你之前花100萬元買進某支股票,現在值80萬元,虧損20%;另一位投資人,今天花80萬元買進這檔股票。請問,二者有什麼分別?答案是完全一樣。
只是你執著於目前是虧損20%,另一投資人則是0%。假如你們這時都體會到指數化投資是更好的選擇,要進行轉換,沒有虧損的另一位投資人,可以心情輕鬆地轉換標的;而你卻受限於20%的虧損,舉步不前。但不管帳面上是虧損還是獲利,這項資產現在就是值80萬元,如果有更好的資金利用方式,當然應馬上採用。
在股市下跌後,進行轉換似乎是實現損失,但在此時轉進指數化投資工具,也可以買到相對便宜的價格。下跌,讓人獲得從另一個角度檢視投資的機會,而現在就是改正的時候。

綠角小檔案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