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投資的預期報酬與其殖利率正相關。目前債券市場明顯較高的殖利率,讓許多投資朋友躍躍欲試。但投入前需要留意以下幾點。
【基金講堂】債券殖利率變高 搶進注意3件事

美國聯準會今年頻頻升息,合計調升了3.75%,美元債券市場殖利率同步爬升。11月底,3到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在3.5至4%間,3到10年期投資級公司債有5至6%殖利率,高收益債殖利率則來到8.6%。
通膨侵蝕本金 分散投資
首先,是通膨。一般債券拿到的是名目報酬,扣除通膨之後,才是實質報酬。譬如2020年初,一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是1.56%,當年通膨是1.7%,實質報酬等於負0.14%。
到了今年12月初,美國一年期公債殖利率雖然已經升到4.69%,但根據10月美國勞動部統計數字,年化通膨率是7.7%,也就是說債券投資人表面上似乎拿到更高殖利率,但實值報酬卻是負3%,反而更差。比較高的殖利率,未必是比較好的實質報酬。
再來,是直接買進債券的問題。買一張美國公債或買100張,信用風險都是相同的。但公司債市場不是這樣,只買一家公司的公司債,跟透過基金與ETF持有上百家或甚至上千家公司的公司債,安全性有很大分別。
只買單一公司發行的債券,假如遇到信用風險事件,該公司倒閉違約了,將造成嚴重損失。分散持有債券,是處理信用風險的必要方式。一般投資人不宜只買1、2家公司的公司債。
第三,需考慮的是直接買進債券,持有到期的問題。有些投資朋友會認為,拿100萬元買進債券,到期拿回100萬元,是保本投資。需注意的是,保證的是名目本金,不是實質購買力。譬如買1張10年期債券,但這10年期間通膨是年化3%,10年後的100萬元,將只有當初74萬元的價值。
許多債券投資人認為債券基金跟ETF的淨值會隨市場上下起伏,無法確定到要用錢的那天會值多少。相對之下,假如沒有違約的話,直接持有債券可以確定到期時會拿回多少錢。其實直接持有債券最後拿回的錢,因為通膨,也不會等於原有投入本金的購買力。
總結來說,通膨是債券投資無法忽略的風險,它不僅會決定債券的實質報酬,也會侵蝕本金的購買力。另外,在信用風險較為顯著的債券市場區塊,分散投資是較穩健的做法。
綠角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