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的北市華陰街,三多屋國際的店面已湧現買海鮮與生魚片的客人與批貨的餐廳商家,老闆李奕立磨利刀刃,厚切生魚片,每片至少有1.5公分厚。見記者來訪,幾位客人主動上前稱讚:「新鮮、好吃、便宜,老闆大方又親切。」
【台灣名店】他國小畢業用1千元擺攤賣魚 凍漲賣平價日料年收7千萬 三多屋國際事業專訪

離過年還有1個月,開業48年的三多屋國際已湧現買海鮮年貨的人潮,老闆李奕立以批發海鮮起家,後開三多屋爸爸嘴與立哥美食2間餐廳,皆以料多平價的日本料理聞名。
出身貧苦的李奕立,16歲以1,000元創業,擺流動攤賣淡水魚,再切入批發餐廳,靠供應黑鮪魚打響知名度,親自到基隆崁仔頂採買海鮮,以量制價,在高物價時代,他的餐廳開業9年來不漲價。經歷過客戶倒帳、前妻投資股票失利,讓他賠上千萬元,但他不曾放棄,沒有靠山的他只能比別人努力,也聘用更生人,他的富足,更多來自付出。
給料超大器 食客連聲讚
李奕立見到客人便寒暄招呼,「李太太早安,呷飽袂?」他記得熟客臉孔和名字,還幫忙宣傳客人餐廳,「這位老闆在內湖賣生魚片,擺盤很美喔。」被介紹的「宥生魚片」老闆林柏諭一年前經人介紹來此批貨,「李老闆很願意教,一般餐廳處理食材的地方不讓人進去,他直接給我看,想學什麼都行。」
67歲的李奕立掛著一張溫暖笑臉,人緣極佳,店如其人都有高人氣,48年前投入海鮮批發、零售,客戶包含美觀園、添財日本料理等老店,在台北餐飲業界是知名批發商,集團旗下還有販售生魚片蓋飯的「三多屋爸爸嘴」與主打龍膽石斑拉麵的「立哥美食」,以料多實在的高CP值聞名,用餐時間一位難求,今年年營收7,000萬元。
一位在三多屋爸爸嘴用完餐的客人,特地向李奕立豎起拇指讚許:「我一個禮拜來一次,真的貨真價實,散壽司的魚都吃不完耶,太多了啦。」200元的散壽司,5種切丁的生魚覆蓋到看不見醋飯,還附一碗以鮮魚熬煮的味噌湯,李奕立笑說:「開業9年來沒漲過價,總覺得漲價會過意不去。」

在萬物齊漲的後疫情時代,李奕立堅持凍漲,起因他出身清貧,賣平價美食是希望人人吃得起,「我家在彰化務農,因為沒錢,國小畢業就上台北工作。」老家沒水沒電,5個手足食指浩繁,他一心想幫家人減輕負擔,13歲北上到姑媽的市場雞肉攤當學徒,「艱苦的時候,會激發你想打拚努力,我住在姑媽家的加蓋小閣樓,哭了一個月,以前沒電話,想爸媽也無法聯絡,過年才回去一次,足可憐。」
16歲創業 產地壓成本
別人的青春期都是在讀書、玩樂,他天未亮就上工,看人臉色,被迫早熟,「要幫師傅洗內衣褲,講話只要頂一句,一個巴掌就過來。」500、600元的學徒薪水,他全數交給父親,想出頭,惟有靠自己。他發現,大稻埕五號水門外是淡水魚集貨場,16歲便向父親借1,000元,到該處進草魚、鰱魚等淡水魚,再以臉盆盛裝,四處擺流動攤販售,「以前流動攤很常被趕,憨憨的也不會講話,但我很誠懇,有些客人看我年紀小,可能也想幫我。」

他擺流動攤販練出膽識,3年後在華陰街的承德市場租市場攤,取名勝利號(後改為三多屋國際),但零售收入有限,他觀察到,別人轉賣給餐廳,生意量更大,為了增加客源,他開始進海鮮,「厚著臉皮,挨家挨戶揪人買,介紹說我賣什麼,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服務。」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李奕立坦言,當時做海鮮批發的人少,「肯努力就有機會,你要聰明,像烏魚子,我直接去產地雲林買貨,很多食材都去源頭找,成本降低,賣給客人也便宜。」
挑魚快狠準 教人不藏私

客戶想要的魚貨,他使命必達,30年前,台北鮮少人賣黑鮪魚,他開5、6小時車到屏東東港進貨,陸續吸引大餐廳向他批貨,如政商名流愛去的「海峽會」、台北國軍英雄館,「以前長安西路有一家店叫基隆海鮮,一個月買快100萬元的貨。」直到南方澳也捕撈黑鮪魚,他才就近到宜蘭採買。今年4月疫情嚴峻,許多餐廳仍在寒冬,他依然第三年標下南方澳第一鮪(該年度捕撈到的第一尾活黑鮪魚)。
「標黑鮪魚一定賠錢,買189萬元,賣不到20萬元,生意人覺得會賠就不買,但我不是這樣想,除了能幫助漁民,對我們也有行銷作用。」每年第一鮪拍賣皆舉辦記者會,讓他打響名號,被更多客戶認識,他不拘小節的大方個性,也讓他的字典裡沒放棄2字。

由於批發生意都是月結,動輒百萬元,他曾被倒帳好幾百萬元,李奕立從未告過客戶,「浪費精神,討不到啦,只能當成做生意的風險。」他忙工作賺錢,也許是補償心態,從未阻止前妻投資股票,結果虧損千萬元,但他始終不出惡言,「當初是她提離婚,分開2人都有錯,不要把責任推給對方,我從來不講她負面的。」
資金缺口最大的時候,他的好人緣助他挺過難關,有客戶兩肋插刀借錢給他,也有廠商讓他延後付款。客戶甚至建議他開餐廳,2013年他得知華陰街附近有店面出租,便開設「三多屋爸爸嘴」餐廳,主打250元的平價生魚片蓋飯,開幕就爆紅排隊。

能推出平價餐點的關鍵,在於李奕立至今仍在每週二、四、六晚上11點,親自到基隆崁仔頂漁市批貨到凌晨。到漁市跟訪這天下著毛毛細雨,他依據天氣預知漁獲量不多,熟門熟路到各攤迅速挑魚,「如果不早點來,魚都被搶光了。」他只看一眼,摸下魚肚,便知肥美度,沒幾分鐘,紅魽、鬼頭刀和黃鰭鮪魚紛紛入袋,廠商也怕他的龜毛,義豐漁行老闆林錦澤與他合作10年以上,「他挑魚很厲害喔,人很認真實在,帶同行來挑魚,不吝嗇教人。」
不一會兒,他遇見熟識的日本料理店老闆,曾是他教導買魚的徒弟,「他曾虧1,000多萬元,人家介紹他認識我,我就帶他來這邊認識魚、買魚,之後沒再虧錢。」他免費教導,不在意對方是否向他批貨,「我想到以前自己都沒人教,現在遇到年輕人創業我都鼓勵。」但他也分析,如果不熟魚貨、進貨量不大,親自到漁市買,不會比較便宜。


自嘲很雞婆 不拒更生人
也因他廣結善緣,常下廚請朋友吃飯,2017年在距三多屋爸爸嘴100公尺處開「立哥美食」,賣起招待友人的鰻魚飯、龍膽石斑拉麵等熟食,地下一樓則是私人招待所,只做預約制無菜單料理,如烤海鮮、麻油鮪魚,貴賓橫跨政商藍綠白,讓人驚訝他人脈之廣。


李奕立走過窮苦,自嘲是古道熱腸的雞婆人,不會拒絕人,朋友邀他加入合氣道推廣訓練協進會,做榮譽觀護人輔導假釋受刑人,只要能幫人,他來者不拒,店內也用更生人。
但太過大愛,反讓現任太太振榆芳擔心,「我只有小愛啦,想保護我老公,有一次2位更生人吵架,刀都拿起來,他還過去勸,有點恐怖。」但李奕立不以為意,認為總要有人提供機會,更生人才能重生,「吵架的其中一位很常遲到,我私下勸他,說到我都哭了,後來他自己離職,不是我排斥他,如果他要再回來,我還是會讓他來上班。」心軟的人不忍別人難過,不忍漲價,再辛勞也自己扛,只因他堅信:「艱苦的人要出人頭地,一定要比別人努力。」

顧客這樣說 新鮮又實惠
鄭先生:我一個禮拜來2、3次,他開業多久我就買多久,食材新鮮又實惠,而且他急公好義,平常有什麼公益活動跟他講,他都會很慷慨的贊助,好人一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