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08:56 臺北時間

別餵動物吃毒品 《熊蓋毒》要人類別亂搞大自然

mm-logo
娛樂
現實中,當熊啃食獵物時,不見得會先殺死獵物,因此《熊蓋毒》保留了這些血腥情節。(UIP提供)
現實中,當熊啃食獵物時,不見得會先殺死獵物,因此《熊蓋毒》保留了這些血腥情節。(UIP提供)
1985年有位異想天開的毒販叫做安德魯卡特桑頓二世(Andrew Carter Thornton II),他想出一個運毒的方法,就是開著小飛機、裝滿古柯鹼,低空飛入美國境內。原本打算先空投毒品、然後跳傘,結果這天出包,降落傘根本沒打開,安德魯就這樣掛了,那些毒品四散在森林到處都是。其中有些被一頭熊給吃了,這就是《熊蓋毒》(Cocaine Bear)的故事。
在現實中,吞了35磅古柯鹼的那頭熊也死了。但是對導演伊莉莎白班克斯(Elizabeth Banks)而言,「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真的為那隻真實事件的熊感到悲傷,因為那隻熊服用了毒品過量而死。所以,我對這部電影可以成為那隻熊的救贖故事感到非常興奮,我可以替那隻原本死掉的熊報仇。」
所以電影裡吞了毒品的熊沒死,還整個獸性大發,所有人都跟著倒楣、呼天喊地、血流滿面,伊莉莎白說最初她想拍《熊蓋毒》的念頭,不慎外流出去、變成好萊塢的新聞,「你知道,我想這可能會是我演藝生涯的終結。當時拍這部片的討論,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流傳開來。而我當時真正的意思是,我打算開始製作一部電影,其中的主角永遠不會在現場出現,我對此沒有任何控制權。」
在拍攝現場的伊莉莎白班克斯。(UIP提供)
對,《熊蓋毒》從頭到尾有一頭獸性大發的熊、到處張嘴就咬,但拍攝時現場根本沒有任何熊,演員從頭到尾根本不曉得熊的長相,全部都是電腦繪圖特效的結晶。伊莉莎白說:「我是一個導演,我不知道其他導演是否也喜歡對素材有掌控感,但這對我來說真的很嚇人。我真的必須要相信維塔(Weta)特效工作室是很好的合作夥伴,相信資源會到位,相信這隻熊最後的效果是逼真的。我真的相信如果這隻熊不靈光,這部電影就會失敗。我曾說過,這隻熊必須逼真到,看起來像我們拍攝了一部關於牠的紀錄片。」
「當我讀到這個劇本時,正在疫情爆發最高點,當時是2020年4月,整個世界都一團糟。當時加州到處都在森林大火,我那時候記得。我覺得沒有什麼比一隻嗑了古柯鹼的熊更能象徵生命中的混亂了。」伊莉莎白班克斯解釋為何想拍這樣的動物災難兼喜劇片,「我們總是覺得我們能控制大自然,而這部電影只是一個巨大的提醒,告訴我們自然總是能戰勝人類。我們必須想出一方法來處理這個問題,不要再試圖控制大自然了。我認為這是我在電影主題上探討的內容,所以我不想做出任何的妥協。」換言之,這部片保留了所有熊咬人的血腥鏡頭,她說:「當我調查熊攻擊事件時,我發現熊並不一定會先殺死獵物、再吃,牠們只會大量啃食獵物。在一部名為《熊蓋毒》的電影中,我們沒有理由避開這些。所以,我認為恐怖和血腥場面,真的幫助觀眾處理我們看到和感受到的創傷。」
但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近期在訪問中才揭露,很後悔拍了《大白鯊》(Jaws),因為鯊魚看起來很恐怖,導致觀眾從此畏懼、獵捕鯊魚,讓鯊魚瀕臨絕種。伊莉莎白是否會後悔自己拍了《熊蓋毒》,如果這部片導致熊被大量濫捕嗎?「我們會把絨毛熊玩具當作孩子們的玩具,這是有原因的。當你在自然界中看到熊時,牠們像是自由、溫暖、毛茸茸的。對我而言,最困難的部分是確保熊具有威脅性。我擔心熊看起來永遠不會像大白鯊一樣恐怖。我想玩弄大眾對野生動物的驚奇感和敬畏感。」
導演伊莉莎白班克斯融合動物災難與喜劇片類型,《熊蓋毒》就是腦洞大開。(UIP提供)
如果要拿史蒂芬史匹柏的代表作來比較的話,她認為跟《大白鯊》相比,《熊蓋毒》更接近《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我想玩弄的是,大眾對野生動物的驚奇和敬畏感,只是當我們的本能反應時,牠卻變成了食物鏈最上層的掠食者,現在牠的目標是我們。所以我不是真的擔心類似《大白鯊》上映後的效果,因為熊是非常可愛和甜美的。我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該在野外與熊互動。」
她唯一擔心電影上映會引發的後遺症,就是毒品,「我最大的憂慮是,電影會被誤解是鼓勵人們讓野生動物吸毒。我現在要說的,這是一個壞點子,不要給野生動物吸毒!」
★《鏡週刊》關心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