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傍晚的高雄美術館陽光特別溫暖,隨處看得到有人沿美術館周邊綠地跑步,更有網美現場直播介紹高雄輕軌捷運及兩側被樹蔭圍繞的龍貓隧道,景色氛圍足以媲美房價每坪上百萬元的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周邊。
【達人理財】專挑老舊公寓改裝 前銀行主管買屋2年翻倍賺

經歷父親離世,提早從銀行主管位子離開、中年轉業的陳志忠,靠著過去在銀行的風險控管訓練、對房市的敏感度,慎選精華區附近的老舊公寓進行改裝,不斷選標的、換屋,2年內將投入的成本翻賺1倍以上。而他持續看好高雄房市,鎖定同區域低於市場行情1成的物件,搭配能讓房子加分的條件入手。
「我兒子小時候放學經常穿過美術館回家,但我在這住了十多年,一次都沒進去參觀過。」48歲那年從銀行分行經理轉職,今年55歲、現為室內裝潢設計師的陳志忠哈哈大笑說。
保值小撇步 精挑路名

16年前,陳志忠在兒子將上小學時,為了買明星學區的房子,賣掉位在楠梓加工區的新屋,並且借鏡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經驗,轉買美術館第一排兩戶各40坪的預售屋,「有學區又有綠地,絕對是首選。」
值得一提的是,圍著美術館的4條大馬路,僅兩條路名和美術館有關,他特別選了「美術館路」門牌的房子,「跟別人提到自己住哪時,美術館路絕對比另外兩條路名容易被人記住,房子自然也保值。」陳志忠解釋。
為讓家人住得舒適,陳志忠將兩戶打通,「當初入手一坪不到10萬元,現在大漲近4倍,以後可以考慮『以房養老』。」以近期房屋實價登錄價格計算,美術館周邊成交價平均每坪約35萬元,不僅高於美術館所在的鼓山區每坪均價29萬元,更大幅領先高雄市均價約23萬元。

採訪這天,他熟稔地帶著我們介紹美術館環境及周邊大樓房價,因為過去在銀行負責土建融放款及法拍屋,哪塊地北部建商曾錯失投資良機、哪棟樓曾是法拍屋,他都如數家珍。
不僅住家買得精準,因為設計工作需要,他另外買下一間工作室,兩年賺進約17%,「2021年台灣疫情三級警戒,氣氛一片低迷,我買進距離美術館步行約10分鐘路程、在巷弄的27坪老公寓一、二樓,作為工作室,總價500萬元以下。」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價格,該區近一年每坪成交價已在20萬元以上。

看未來價值 投資養老

事實上,近5年陳志忠也大膽嘗試房市交易,靠著換屋幫自己賺入超過百萬元,就像現在的工作室是他購入的第二間,而第一間以大賺近一倍出場。陳志忠提到,2019年在朋友介紹下,買了高雄新崛江鬧區一帶,40坪、屋齡超過40年的舊大樓,成交價不到500萬元,「我是因為停車不便才換的,扣除裝潢、自備款的成本,兩年內獲利超過百萬元,若以付出成本計算,賺了約1倍。」
曾在外商銀行共事的好友李仲玄,相當佩服陳志忠看屋、選屋的眼光,「他看到的是房屋未來的價值,而非現在的價格,加上過去在銀行風險控管的訓練,讓他在房產投資上大有斬獲。」
另一位多年老友Tina說,陳志忠對房產投資的概念,大大影響了自己對房產的看法,「房子不只拿來自住,更重要的是活用,能成為老後退休金配置的一環。」

- 重點一、精算負擔 回推購屋總額:陳志忠強調,自己投資房產主要為賺價差,所以必須從風險角度去挑物件。而控制風險的第一步,是算好自己能買多少總價的房子。他指出,房產投資是一項槓桿交易,「銀行網站都有提供試算,以2%房貸利率回推,若能償還月貸款3萬元,那麼,1千萬元以下的中古屋都可買,只要自備200萬元的頭期款就好。」
- 重點二、新屋指標 尋低估中古宅:確定能負擔的金額後,再去尋找區域。他表示,可以新屋為指標,尋找步行10分鐘內、被低估的中古屋,而最好的地點是在巷弄內。例如陳志忠目前的工作室,雖不屬於美術館區,但離指標性區域步行只要10分鐘,「美術館區有一個預售豪宅指標案,去年每坪開價超過60萬元,附近每坪售價2字頭的老公寓,未來大有機會站上3字頭。從該指標案附近去尋找30、40年的老公寓,就能從中獲利。」
- 重點三、找屋況差 小改後即增值:接著,在區域內找屋況差、需要小改裝的房子。陳志忠解釋,因為屋況差,賣方開價不會太高,甚至低於該區域的行情價,這時候買入、自己小整修後再售出,都能漂亮交易,「整修費用最好控制在房價1成,而每坪房價也最好低於市場行情1成左右,兩相平衡較安全。」
- 重點四、有停車位 未來脫手加分:陳志忠強調,高雄的一般家庭多半有超過一台以上的車輛,買房投資要把車位需求算入,未來脫手時才不會被卡住。不過,他進一步指出,車位不見得是買房時附加,只要房屋附近有公有停車場,或是老公寓門前能停車,都是替代方案。
原以為自己會在金融業退休,但在48歲那年經歷父親罹癌、快速惡化離開後,改變了他的人生觀,他因此決定從銀行離職、轉業,嘗試自己一直很想投資的房地產業務,並重拾自己的興趣,在網路上教授插畫。
為此,他還到樹德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所在職碩士班進修2年,累積人脈,並取得室內裝潢設計師的執照,畢業後成為樹德科大大學部的兼任講師,經常提醒學生買屋要趁早。

陳志忠說,自己在房產投資並不是一路順遂,也是在過去錯誤的經驗中摸索修正,「我曾經參與法拍業務,鎖定美術館周邊的物件,每坪7萬元左右得標,但半年內就售出,當次雖賺了50多萬元,但如果收租、持有至今,獲利可觀。」
不過,這些不那麼完美的經驗,卻給了陳志忠現在投資房市的養分,「選對標的、耐心等待,最終一定能看到你想要的結果。」他信心十足地說。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