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票選「台灣人最愛討論平民美食」第一名的雞排,在各種打賭文被請出當祭品,最近卻因漲價太多引起熱議,網友狂酸「變貴族美食」「連吃雞排都成奢侈」。提到這事,艋舺ㄟ雞排董事長劉明道很無奈:「現在還沒醃製的雞胸一片就45元,不漲真的不行。以前被罵我很緊張,一路被罵到現在,真的只能你要罵就罵。」
【台灣名店】平民美食身價漲 歐美客也搶吃台灣ㄟ雞排 艋舺ㄟ雞排專訪

平民美食雞排連年漲價,民眾邊罵,卻難克制想吃的欲望。以厚切、多汁出名的艋舺ㄟ雞排不走攤位風格,而是開店面、找代言人,行銷有謀有略,立志要當雞排界LV。8年前在台北士林成立第一家店,至今仍是許多饕客的愛店,共有台灣45家、海外15家分店。
董事長劉明道原是餐廳廚師,23歲時因想快速償還家中鉅額負債,走偏進入黑道,後金盆洗手賣起自己愛吃的雞排。靠著雞排,他翻身成餐飲大亨,也讓這道平民美食不再local,飛到東南亞、歐美,讓外國人也能品嘗台灣的味道。

這3年因為疫情,艋舺ㄟ雞排營收減約2成,這關對劉明道來說不算難過,雞瘟造成缺肉,才是讓他頭殼抱著燒的大問題,「拿現金去搶都不一定搶得到肉,只能一直拜託、陸續追貨。本來物流1週2次,現在每天都要送,運費多了快1千萬元,都自己吸收。真的是踏進這行業以來遇過最嚴重的一次。」
2015年艋舺ㄟ雞排第一家店在台北市士林區開幕,代言人NONO與一票藝人出席,聲勢浩大,短短1年分店增至70家,年營收達2億元。這幾年經過汰弱留強,台灣直營與加盟店共45家、海外15家店,加拿大、英國都可以看見艋舺招牌與排隊人潮。
道地台灣味 俗擱有力
「我愛吃炸物,要創業時才想說來賣炸的。」站在油鍋前,劉明道熟練地將厚實雞胸肉裹上特調粉漿送進油鍋,高溫油炸7分半,夾起靜置30秒,用餘溫慢慢讓肉熟透。撒上獨門辣粉,辛嗆氣味混合炸物獨有香氣,讓人不斷分泌出口水,一口咬下,肉多汁不柴。香、味兩足,色也不能掉漆,「全新的油炸起來會白白的,視覺上沒那麼誘人,所以我們用新油7、舊油3的比例調和,炸起來更漂亮。」看似簡單的平民美食,劉明道研發、料理過程毫不馬虎,處處都是眉角。

「雞排是很local的食物,配合本土的特色,加上受到電影影響,取名『艋舺』,講白一點就是俗擱有力,人家永遠會記得。」除了店名具記憶點,大捲髮、穿白汗衫、掛粗粗金項鍊的台客人物品牌LOGO也很引人注目,原以為是刻意畫成代言人NONO,說話帶著南部口音、國台語交雜的劉明道招認,其實原始雛型是他自己。「我請配合多年的設計師幫忙,畫一個有我感覺的LOGO,因為我講話比較土直,他就跟我說:『畫土流氓就好了啊!』後來我拿LOGO給我表姊看,她說怎麼那麼像NONO,才找他當代言人。」穿著簡單黑T恤、牛仔褲的劉明道看起來平易近人、毫無煞氣,過去卻真的曾在江湖走跳。
1983年出生的他在高雄長大,上有兄姊,幼時父母從事水晶買賣,2人離異後,劉明道跟著母親繼續待在南部生活,「嘸愛念書、厝裡又待不住,我國二開始就在牛排館打工。」阿公、父親都曾是辦桌師傅,劉明道愛吃也愛煮,高職選讀餐飲科,沒料到才剛畢業,如山大的經濟壓力就向他襲來。
走歪路被關 金盆洗手
母親與人合夥做生意賠了2千萬元,劉明道在餐廳當中餐廚師,1個月薪水3萬3千元,幫家裡負擔3萬2千元,為了討生活,還到夜店兼差。「當完兵回來,我知道這不是辦法,一輩子無法翻身,就跟朋友到北部生活。」那時他跟「老闆」經營賭博電玩、線上簽賭等,領薪加抽成,月入1、20萬元,後來轉移陣地到中國卻出事被關。

「有次去酒店,同事跟人起爭執、打架,對方是高官的小孩,我們全被抓進拘留所。」那年劉明道23歲,不敢讓爸媽知道,只能拜託一起長大的表姊、台語歌手唐儷,告訴父母他在中國工作、一切安好。事實上他每天都在不安中等待回台,幸好老闆夠義氣,想辦法疏通,半年後劉明道終於回家。
「在裡面已經想說出來要創業,那個真的不是我喜歡的工作,我心腸比較軟,去討錢的時候都很痛苦。」離開團隊,老闆沒阻擋,還給了十萬元贊助,以為是兄弟間的義氣,劉明道卻搖搖頭,「他說:『錢花完,就可以回來了。』他覺得我以前賺那麼多錢,怎麼可能蹲得下去賺這10元、20元的小錢,但我滿能屈能伸的。」只是他沒料到,一開始連小錢都難賺。
創業賣雞排 邊做邊學
拿著老闆的10萬元,加上母姊相挺,劉明道在高雄新崛江擺攤賣雞排,店名取做「點頭雞」,在眾多老攤中求生存,他賣的東西在當時很新穎,「我做起司雞排,生意爛到爆。開店第3天去買了張椅子,每天坐在那邊看人家賺錢。」不願走回頭路,他咬牙苦撐,「別人晚上9點收攤,我就做到10點,撿那些很晚下班、買不到東西吃的客人。」慢慢累積客群,3個月後媒體上門採訪,瞬間翻紅,5年內開20家加盟店。

「本來在大樓裡租房子,自住也當廚房,醃肉醃到被人家趕出來,推車進出有聲音,還有很重的肉味。」於是他找地方當小工廠,自己醃製、配送,隨著量越來越大,才尋代工幫忙。
「以前覺得店開出去、有賺就好,1片肉拿20元賣23元。開很舊的卡車送貨到屏東,賺6百元,油錢就5百元,完全沒有成本概念,窮忙3年多,員工發薪水還靠貸款、現金卡。」沒有花錢學管理,他在慘痛經驗裡摸索方向,創業5年,學會成本管控、物流、行銷概念,也開始思考下一步。

「南部品牌要北上很困難,點頭雞最遠開到雲林。我們利潤不高,如果市場打開、店家數夠,微薄的利潤就能放很大。所以一直在想要怎麼走出去,我只想到,沒辦法攻上北部,就從北部打下來。」
賭上全部身家,與表姊唐儷、另一名從事電商的股東合資三百萬元,在士林開了第一家艋舺ㄟ雞排,「想在艋舺開,可惜找不到店面。」當年底加盟加上直營開了70家,單月最高賣破1千片雞排。初出江湖就殺出血路,劉明道不居功,初期幾乎都藏身幕後,「艋舺的組成有3大因素,第一是我的技術,再來是藝人名氣加持,第3是另一個股東的行銷。」
砸銀彈行銷 插旗海外
用鋪天蓋地的廣告在網路瘋狂刷存在感,「一個月最少花30萬元,買到多誇張你知道嗎?男生會看A片,只要按暫停,螢幕就會跳出『歡迎加入艋舺』。」東西好吃、藝人帶旺,加上行銷奏效,第一家店首月營收就破百萬元,「我們不只是路邊攤,是要當雞排界LV。」

隔年他與中國早餐集團合作,在江蘇開了四家店,虧了1千2百萬元後回台,「我用2年心血做一個品牌,落地後他們只花2週就可以在隔壁開一間一模一樣的,強龍怎麼壓地頭蛇?」看透沒辦法繼續纏鬥,劉明道果斷止血,「我看到很多飲料往外走,但雞排這行業卻很少,就積極鎖定其他國家。」
2017年,艋舺ㄟ雞排的招牌在加拿大掛上,至今英國倫敦、新加坡、馬來西亞吉隆坡、菲律賓都有據點。開放加盟後,劉明道早已建立製作流程的SOP,技術轉移沒問題,醃料、調料也能寄送,但雞肉的差異讓料理過程也得調整。「一般雞排店用的大概是35天的雞胸肉,艋舺ㄟ雞排因為比較大塊,會用45天的雞,其他國家可能又不同,加上口味有差,怎麼控制醃料比例讓它吃進肉裡,都要再調整。」劉明道會親自飛出國測試,「像菲律賓很重口味,鹹度就調高3成。」

這幾年艋舺ㄟ雞排也幾經波折,股東決定固守原有事業退股,藝人代言結束,劉明道依舊努力讓雞排走出台灣,「是因為遇到疫情,不然現在韓國、泰國、日本都會有我們的店了。」他也開拓新路線,設立雲端廚房,還與洽富氣冷雞攜手合作推出「艋舺ㄟ新食雞」,使用歐盟最高標準的氣冷雞肉,進駐新光三越南西店。靠著最接地氣的國民美食,劉明道從「兄弟」翻身餐飲大亨,也讓雞排不再只是local美食,走出台灣,前進世界。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