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今(19日)發布了世界人口量表,顯示印度的人口數以14.28億超車中國的14.25億,同時也警告現在全球人口總數超過80億人,隨著世界人口數量的增加,將導致「人口焦慮(population anxieties)」日益加劇。
聯合國分析,印度人口之所以能夠超過中國,是基於中國的生育率下降所致。根據北京的統計,中國人口數在2022年時出現了60年來首次的減少,死亡人數也超越了出生人數,總人口數落在14.1億左右。
《金融時報》指出,過去中國曾實施一胎化政策,近來雖然當局放寬了限制,不過中國的出生人口仍不斷下降,復旦大學的教授彭希哲就表示,中國人口下降的拐點比原先學者預期的2025年還要早,可能和越來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希望晚婚或保持單身有關。
至於印度方面,一名聯合國官員則告訴《金融時報》,印度的人口增長率在1980年代達到高峰的2.4%,不過到了2020年時已下降至1%。在印度的36個邦中,有31個邦的人口數都在下降或有下降趨勢,然而剩餘5個邦的生育率則居高不下,導致了人口的增長。聯合國就預估,印度將在未來2、30年間達到人口數高峰,之後才會下降。
此外也有人認為,接下來印度將可以利用不斷增長的年輕勞動力,帶來經濟紅利,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中國經濟學家格林(Rory Green)就分析,未來國際上是否會變成「中國緩步而印度崛起(China slows and India rising)」的局面,在新興市場投資者的眼中相當關切。不過,目前來說中國的經濟規模仍優於印度,若是中國停止增長,以現有規模看來印度就算每年成長10%,預估仍要20年左右才能追上。
另一方面,儘管印度去年正式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大經濟體,但近來其國內的失業率也在不斷攀升,且外國投資、自身基礎設施等條件目前都落後於中國,若想要把握這份「人口紅利」,這幾年得多加把勁。
針對人口被超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在記者會上回應,稱「一個國家的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汪文斌表示,中國14多億人口中勞動力占9億,並且勞動人口平均受教年限達10.9年,新增勞動力受教年限更達14年,加上中國積極實施人口老化應對政策,如三孩生育等,如同總理李強所言,「中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印度外交部對此則尚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