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哲琛分享,《人選之人-造浪者》整部戲完整呈現了黨工和國會助理這類型的工作,讓民眾瞭解到其快速的節奏及多變的日常,劇中的每一顆鏡頭、每一個決策、突發狀況、新聞攻防與角力,事實上都是幕僚的日常情形,一切都是真實且深刻得不斷發生。
他回憶,自己在國民黨內走過6個年頭,包括馬王政爭、太陽花、黨產會、絕食抗議、換柱、韓流等,都有他參與的痕跡或當時同事共同的經歷;而身為一名的專業幕僚,除了必須面對各項狀況外,其實還得對抗來自體制內部的角力,「那些昨是今非的會議決策、層層刁難的活動企劃與預算編列、詭譎多變的人心、同事之間的權力鬥爭、打壓與算計等」。
蔡哲琛認為,《人選之人-造浪者》這部戲,除了讓民眾能了解黨工與政治工作多變且高壓的日常外,更能知曉「政黨」、「媒體」與「人民」之間矛盾且曖昧的三角互利關係,也體現了台灣人民對於政治的愛、恨與痴狂。
他提到,劇中相當有趣的地方,就是刻畫出政治人物的雙面人性格,以及不斷以政治表演包裝出的謊言,「雖然對政治從業人員來說這樣的政治表演只能算是小兒科等級,但整體來說,已經有把噁心的一面呈現出來,算是躍過入門的檻了。」另外,劇中提到「大部分的選民是不理性的。」這句話也十分貼切,台灣人對政治熱衷,但多數人其實隨波逐流而不自知,甚至是明知卻不願承認。
蔡哲琛認為,政治工作最大的價值就是「測風向」與「火上加油」,而大部分的政治工作者,除了例行的工作以外,也都在等待火苗的出現,待火苗出現後再來判斷風向,看是要及時撲滅或是將它助燃;至於更高端的政治工作者,不僅懂得如何「創造火苗」以外,還能做到沒人會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