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15年前演出的室內規模,這次紙風車將國家劇院級規格的戶外舞台,飄洋過海帶到金門。5鄉鎮5連演動用近百位工作人員,光是前置作業就超過3個月以上。自8月初陸續將舞台硬體、燈光音響,透過海運方式送抵金門,陸續拆櫃、一組一組搭台,將國家劇院規模的原原本本移動到當地。演出結束後,仍需一項一項的再次拆台裝櫃後運回本島。5天的演出,幕前幕後人員在工作崗位上投入的心力難以細數。這11年5個鄉鎮的捐款金額累積將近230萬元,捐款人次達690人次,但此次的金門巡演實際所需支出的費用高達700萬,其中不足款將由「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的不分區行政費來補足。
今(10日)在金門舉辦演出啟動記者會,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李遠董事長提到等了15年,仰賴企業的支持,花費眾多人力終於來到金門;尤其金門當地大力支持,各單位積極協助本次的活動成行,除了一起為此次難得的演出大力宣傳,同時也提供演出場地及各項行政流程及人力的協助。除了各界的捐款支持,每場活動演出仰賴全臺灣各地的志工協助,15年來最高參與次數的紀錄曾達到400多場,這一群認同紙風車理念志工夥伴,現身在每一場戶外演出的行程,陪伴紙風車全臺灣走透透。不論寒暑、風吹日曬、颳風下大雨,他們多年來總是付出自己的時間、體力,守護在前台,默默協助活動現場的大小事、看顧每一位到場的觀眾,也和紙風車一起體驗來自台下孩子看戲的笑容。
本次,紙風車把經典好戲《武松打虎》與《台灣幻想曲》帶給金門5個鄉鎮的觀眾。
《武松打虎》傳達著「良善」、「捨己救人」、「仗義相助」等精神,傳統的故事結構改編成歌舞劇型態,融合武功身段、雜技、數來寶…等,將東方故事融入西方歌舞中;《台灣幻想曲》則由《唐吉軻德》《在地故事》《海底運動會》、《黑光幻想曲》四段故事組成。
最具意義與特別性的《在地故事》是紙風車為台灣各個縣市特別編排劇目,用20分鐘的時間,詮釋該地發展的歷史脈絡,也只在專屬當地演出時才能看見。這次在金門也不例外,將故事內容追溯至西元803年,唐朝任命陳淵到烈嶼紅石島擔任牧馬監;再到滿清於金門設立「總兵署」,金門設縣後更是最高行政中心;國共時期金門更是站在戰火第一線,守護著台灣這塊土地。除了歷史背景的順序編排,紙風車也融合了金門鄉野傳奇、建設地標、金門特產等等,將整個金門風景人文呈現於舞台上,讓孩子透過戲劇的呈現,又一次的認識自己的家鄉,瞭解所在之地擁有許多珍貴不凡又獨一無二的人文底蘊。詳細演出資訊可上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臉書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kid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