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民族所的研究員司黛蕊(Teri J. Silvio)教授為本屆影展的策展人,她表示,影展的目的,是要讓台灣觀眾了解人類學是做什麼的,要讓學生、大部分的觀眾,去理解人類學、民族誌的研究,跟電影這個媒介之間的交集。本屆影展主題為「媒介/記憶」,說的正是在家族、部落、或國家中代代相傳的故事,然而疫情的影響也促進了新的媒體出現,自媒體或是動畫的民族誌,對司黛蕊來說,都是她所看到的民族誌影片更多可能性的實踐。「很多作品都很有趣。今年還有一些新媒介參展,比如動畫或直播,來記錄自己的民族跟歷史。也有年輕人在學習傳統媒介在講新的故事,以及文化的改變。」
司黛蕊提到,世界焦點導演單元是跟群體最有關係的,夏威夷跨性別女導演希娜勒姆安納‧王卡盧以及和迪恩‧哈默、喬‧威爾森,他們是一個的團隊,還有丹尼爾‧蘇薩畫動畫,他們的電影特色關注太平洋原住民族與性別議題。
泰雅族的導演陳潔瑤Laha Mebow,去年以《哈勇家》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獎,過去入圍過民族誌影展的她,今年也擔任民族誌影展的大使。她說,她是來支持民族誌影展,陳潔瑤透露,這也是第一次在台灣穿自己的族服現身。陳潔瑤提及,民族誌影展的電影,不是台灣的電影院中看得到的。由於在本屆國內焦點導演單元,將播放胡台麗的作品《遇見尚‧胡許》與《愛戀排灣笛》兩部影片,胡台麗於去年辭世,陳潔瑤說,創作者雖然走了,但作品還是留了下來。面對新的時代,陳潔瑤有感而發,「有手機就可以講故事,自己來講自己的故事是很重要的。」
本屆民族誌影展共有9部國內作品入選,包含本屆國內焦點民族誌紀錄片導演胡台麗的作品《遇見尚‧胡許》與《愛戀排灣笛》,開幕片為《愛戀排灣笛》、外語片《對媽媽說不出口的事》;閉幕片為《夢洄》、外語片為夏威夷原住民教師、電影工作者及跨性別健康倡議者希娜勒姆安納‧王卡盧和迪恩‧哈默、喬‧威爾森團隊共同執導及製作的《卡佩瑪胡:治療石的故事》、《傳統舞蹈新性別:薩摩亞羅傑斯舞團》與動畫片《艾卡涅:水下奇緣》3部影片。
陳潔瑤目前正在準備兩部新作品,其中一部是跟女性於日治時代的奇幻歷史片。她對於太魯閣部落女獵人的民族誌影片《揹獵物的女人》很感興趣,因為原住民以前沒有女人去打獵,在當代,為何女性為了求生存去做這樣的事。而跨性別導演希娜勒姆安納‧王卡盧的作品,她也很感興趣。「她的團隊製作的動畫片很特別。希望大家不要把民族誌影展的影片想得太有距離,而是非常貼切時代脈動的。」
入選本屆影展的台灣作品有《客家說唱一甲子:徐木珍》《記憶家園》《揹獵物的女人》《月亮・男人》《 Maro'ay to ko kerah 何處是我家》《夢洄》《我念的原住民專班》。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於今(6日)於兩廳院文化生活OPENTIX正式售票,10月5日至8日於台北真善美劇院放映國內外精彩作品,10月9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古生物館,舉行結合線上與實體的影像思沙龍。更多影展資訊,請上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TIEFF官方臉書粉絲團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tieff.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