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11:47 臺北時間

【花蓮強震撼全台】海嘯警報1級要逃嗎? 防災救命懶人包一次看

mm-logo
時事
花蓮規模7.2強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第一時間成立,總統、行政院長、內政部長坐鎮指揮。(翻攝消防署粉絲專頁)
花蓮規模7.2強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第一時間成立,總統、行政院長、內政部長坐鎮指揮。(翻攝消防署粉絲專頁)
今(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全台搖晃,氣象署也針對沿海地區發布海嘯警報1級,南方澳漁港也被民眾直擊海水快速退潮,恐是海嘯前兆,究竟海嘯如何形成、警報分幾級、該如何將傷害災損減至最低,在危急時保住性命,以下為您整理資訊懶人包。
根據中央氣象署網站,我國發布海嘯警訊和警報的標準,是經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發布海嘯警報,經中央氣象局評估可能引起民眾關切,即發布海嘯消息。其中預估6小時內海嘯可能到達台灣,發布海嘯警訊;預估3小時內海嘯可能到達台灣,發布海嘯警報。
又或者經中央氣象署發布地震報告,台灣近海發生地震規模7以上,震源深度淺於35公里之淺層地震,即發布海嘯警報,籲請沿岸居民因應海嘯侵襲。

海嘯警報分級

  • 一級警報:海嘯預估波高低於1公尺,通常無災害。
  • 二級警報:海嘯預估波高介於1~3公尺,可能會造成小災害。
  • 三級警報以上:海嘯預估波高高於3公尺,可能損害濱海房屋或帶走船隻、使人類牲畜溺斃。
而根據氣象署科普網資訊,海嘯的形成大致分成四個階段:生成、傳播、放大與溯昇。

  1. 生成:原因為地震所導致,一旦地殼有垂直的擾動發生,海水就跟著擾動,接著受到重力場的影響,波浪就會從擾動起源處向四周傳遞。
  2. 傳播: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中,消散非常小,所以海嘯能夠將地震所產生的能量藉由海嘯波浪,由深水到淺水,橫跨海洋,傳遞到對岸。
  3. 放大:當海嘯波接近岸邊時,受到海岸及海底地形水深變淺之影響,造成海嘯波浪隨地形被抬起,加上海嘯波浪傳遞的速度因水深變淺而變慢,後方海嘯波累積上來,造成整個波浪升高及放大。
  4. 溯昇:波高被放大的海嘯,對於近岸的破壞力道也隨波高的增加而增強。我們知道海嘯即將進入陸地時開始被破壞,而海嘯能夠抵達陸地的最高處,稱之為溯昇;在溯昇的過程中,是海嘯造成災難的時候。
而台灣位處地震帶,海嘯發生前通常會伴隨大地震發生,民眾若當下身處危險海域附近,見到海水快速前進或後退,或是發現遠處海浪有白色浪花向海岸來等現象,這些都是海嘯即將到來的徵兆,應立即前往高處避難。
當海嘯進入內陸後,會以像洪水的方式往前推進,前緣會以撞擊方式將房屋或結構物破壞,或弱化結構物的強度,接下來的海嘯身部份蘊藏強大的紊流機制,會將地表的所有物沖刷,造成道路或房屋路基嚴重流失,破壞力遠比洪水強大。而海嘯在溯昇後還會再度返回大海,這段過程將產生更可怕的二度破壞。
而當海嘯真的發生,內政部消防署提供民眾以下應變五點,其中包含以垂直避難為準則、注意第二波海嘯,並且盡量不要使用車輛等。

  • 以垂直避難為原則,建議高度為3層樓以上
  • 附近無高樓,往內陸、高處及遠離海岸邊避難
  • 若避難不及,尋找固定物抓牢
  • 避難過程中若是短距離,則儘量不要使用車輛
  • 注意可能的第二波海嘯
為了因應突如其來的強震和海嘯,根據新北市教育局電子報「海洋防災教育簡介-海嘯預防與演練」,有3種預防方法是民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預先做好準備的,第一種是準備好避難逃生包,避難逃生包裡除了水和食物,還需要救生衣、繩索(可以固定住自己,不被海嘯沖走)、收音機、手電筒、貴重物品(如身分證、健保卡、存摺等)及簡易醫療用品等。
第二種是也要放入逃生包中的,避難地圖,民眾可以從住家或學校附近開始規劃避難地圖,了解住家或是學校附近哪裡是適合又堅固的避難高處,並且規劃最快抵達的路徑,如果能自己親自畫過避難地圖,就更能在災害來臨時,做出快速正確的判斷,此外也可以參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地圖,圖中將沿海地區標示出海嘯的影響程度,民眾可以依據程度的嚴重性來判斷要跑到多高、多內陸的地方,圖中也可以看到綠色的小房子圖示,則是表示避難收容所的地點。
第三種是要實施海嘯防災演練,現今各級學校每年9月21日都會舉行地震防災演練,而海嘯災害通常都是在地震之後產生,這是連續性災害,如果能將地震及海嘯演練結合,才能在災害來臨時應變,保護好自己的生命。
更新時間|2024.04.03 13:4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