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元太迎彩色大商機 何壽川︰電子紙發展無可限量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何壽川預告,各行業都有彩色電子紙的應用需求,元太未來有無限可能。
何壽川預告,各行業都有彩色電子紙的應用需求,元太未來有無限可能。
搭上ESG順風車,全球彩色電子紙掀起一波換機潮,商機上看432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3月底,全球電子紙龍頭—元太科技創辦人何壽川接受本刊專訪,除了強調電子紙應用無所不在,他表示,要在元太總部旁新廠設置會說話、寫字的彩色電子紙牆面,全面搶食全球商機。他更首度吐露,元太併購E Ink邁向電子紙之霸、斷然放棄LCD的祕辛,「這是背後死無葬身之地,只能一個方向往前衝的過程。」
竹科寶山大擴廠,整地掀起陣陣黃沙,外界關注台積電2奈米廠的興建進度,鮮少人留意,沿著力行二路、聯電總部斜對面,有一棟白色大樓也在趕工,這裡是電子紙龍頭—元太科技的大本營,全球逾9成的電子紙都出自這家公司。

搶進各產業 開創新可能

「大家講到竹科,好像只有台積電,但在電子紙領域,憑良心講沒別人了。」談到電子紙,1位年近8旬的老先生口氣很大,他手指著元太的Logo、紅黑二色的英文字「E Ink」,這是電子書閱讀器的代名詞,更是元太稱霸市場的起點。
這位長者是元太創辦人、永豐餘集團第二代掌門人何壽川。32年前,他率領永豐餘自造紙跨足科技,從面板小廠鹹魚翻身,躍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紙廠,如今以2,652億元的市值與永豐金相當,並列永豐餘集團的二大支柱,何壽川透露下一步戰略:「元太只要打開心胸做生意,就會無可限量。」
20240408fin001
何壽川預告元太將主動出擊,前進各地設電子紙應用基地找商機。
20240408fin001
他進一步闡釋:「元太千萬不能挑客人,各行業有不一樣的商機,接下來可能要到各地建基地,第一線瞭解大家對電子紙的應用需求。」談到客戶,何壽川笑得闔不攏嘴,「個個是領域裡的大咖。」

挾省電優勢 攻大型廣告

「過去的黑白電子紙,主要供閱讀使用;現在的彩色電子紙,各產業都用得到。」他以建築業為例說明,以前貼大理石磁磚要挖礦,現在用電子紙就能做到同樣效果,美國加州已將電子紙應用在車牌,違規沒繳罰款的車主,車牌會變色反黑,不能上路。
20240408fin001
美國加州將電子紙導入車牌,違規未繳罰款的車牌會變色(右圖),成為取締車主違規的新利器。
本刊調查,元太逐漸走出客戶去庫存影響,準備搶食彩色電子紙商機,新廠將重兵發展大尺寸電子紙顯示器,企圖以成本優勢挑戰LCD(液晶顯示器)市場,計畫在5月29日股東會展示,「未來可能會選一面牆,利用彩色電子紙,變成會說話、會寫字的牆。」何壽川說。
20240408fin001
元太新廠預計五月二十九日啟用,未來將利用彩色電子紙打造全新牆面。
這個想法來自與元太合作2年、開發變色車的BMW。這幾年,何壽川埋頭研究從「醣」找出低碳永續的解方,意外在這樁合作案發現,酷熱時車體變白反光,寒冷時變黑吸熱,車內耗能減少15%,決定利用自家新廠做大市場,秀彩色電子紙最新技術。
20240408fin004
BMW連2年指名與元太合作開發變色車,有望為車內耗能減少15%。(元太科技提供)
難道元太在電子紙市場沒敵人?何壽川微笑不語,但女婿、元太董事長李政昊不敢大意,「敵人永遠不是產業內的人,就像餐飲業的敵人,是Uber Eats、foodpanda。」隨著元太成功開發出彩色電子紙,「我們要成為改變世界的起點。」
20240408fin001
彩色電子標籤打入賣場,有望解決零售業長期缺工問題。
電子紙靠省電優勢全面搶市,除了做大彩色電子書閱讀器,大尺寸廣告市場也是元太搶食的重點,但李政昊最看好彩色電子標籤,「這項應用可解決長期的缺工問題,隨著美國賣場龍頭Walmart宣布全面採用,一換就是5億片,有機會吸引其他賣場跟進採用。」
何壽川如今叱吒電子紙界,其實走過很長的顛簸路。「若不是看在永豐餘有扎實的基礎,投資銀行不敢放款給我們,也許認為元太賠掉2、30億元,對集團也不會傷筋動骨吧。」重新選擇會不會再走一樣的路?「正常的話,不會。」何壽川笑道。
20240408fin001

奮戰路崎嶇 曾萌生退意

何壽川一開始是想做液晶面板廠。1992年,他為了找IP(矽智財),往返台美10萬多公里,聽聞美國有比LTPS(低溫多晶矽)更高一層的研究,直奔美國廣播通訊之父David Sarnoff的研究所,並決定成立台灣第一家液晶面板廠(TFT 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在元太投入驗證工作。
拚命三郎的何壽川,回國竟得了一場大病,被老同學押著住院檢查,確診肝病,才決定先挪一半的時間治療。所幸時任竹科管理局長薛香川,及時出手替學弟尋地建廠,卻遭質疑地處荒涼,薛香川解釋,元太是第一家進駐TFT聚落的廠商,直至聯電、友達等大廠進駐,何壽川才鬆一口氣。
元太主攻小尺寸面板,何壽川自嘲:「我憨膽把2.5代廠蓋成功了。」為何不朝大尺寸發展?何壽川以造紙業為戒,「我把造紙機台從2米半開始擴,只擴到6米,因為6米以上是洋人的生意,你要知道大機器輸掉是百億、千億元,現在(面板業)就是這個樣子。」
20240408fin001
何壽川轉攻電子紙事業,割捨愛將吳炳昇助奇美發展面板事業。 (總統府提供)
驚覺大面板是個錢坑,何壽川固守小尺寸面板,卻讓元太跟不上市場潮流,他因此萌生退意。惜才的何壽川開始為員工謀出路,發現許文龍(奇美電子創辦人)投入面板業,便親自帶吳炳昇(現奇景光電董事長)南下,「元太2.5代廠是我找吳炳昇蓋的,由吳來蓋3.5代廠最合適,許文龍覺得我很怪,竟然送上他想挖角的幹部。」
1997年,何壽川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多媒體實驗室驚見電子紙技術,他心想這項技術兼具節能且護眼,就是「未來顯示器」,決定支持實驗室衍生出來的新創公司E Ink。
20240408fin001
元太成功讓小尺寸電子紙成本勝過LCD,下一步攻進大尺寸市場。

併購小金雞 占市場先機

2005年,飛利浦原打算找元太代工閱讀器,最後竟將電子書顯示器部門賣給元太;2007年何壽川便專注收購E Ink工作,卻意外得知LG想買下韓國面板廠Hydis的FFS(廣視角技術)專利,李政昊為丈人打聽到蘋果將使用這項技術,何想利用授權金發展電子紙研發,火速買下Hydis,「這家公司最值錢只有FFS,才會出現收廠的新聞。」何壽川肯定地說:「這件事對他(李政昊)是很好的歷練。」
2009年元太成功併購E Ink,幫助何壽川站穩領先的戰略地位,獨吞彩色閱讀器換機潮商機,市場人士表示:「今年各電子書閱讀器品牌都有量產的規劃。」
20240408fin001
李政昊(右)自2019年接掌董事長,元太獲利創高挑戰百億元。
外界不解當年元太併購E Ink,為何先掏2.15億美元收購,又追發1.2億特別股給對方?何壽川自爆併購案內幕:「2007年E Ink叫我買,中途卻耍賴寧可毀約賠錢也不賣,我告訴劉思誠(時任元太董事長),我就是要買。」
彼時,全球陷入金融海嘯,成立10年的E Ink遲遲繳不出獲利成績單,「他們募不到錢,準備拍賣公司,希望我參加。」何壽川質疑,這代表公司沒生意,這10年是玩假的嗎?他派劉思誠調查,發現大股東飛利浦準備賣股退場。

重團隊人和 發股挺員工

「飛利浦投資第1年就告訴對方,如果10年不成器,就不再投錢。」劉思誠認為機不可失,當時景氣不好,可便宜買下E Ink。
「我沒錢,只能用股票搏輸贏。」面對元太的存亡戰,何壽川放手豪賭提出:「如果元太股價到40元給你多少股票,漲到80元給你10%,而且這些股票要普發所有員工。」收購這天,他踏進E Ink辦公室,「大家覺得我是耶誕老公公,這位台灣老闆人真好,買公司送股票,人人有錢賺。」
20240408fin001
永豐餘集團從紙業跨足科技,助元太躍為全球市占超過9成的電子紙霸主。
他直言,經營一家企業,除了關注技術,更重視團隊與人和。攤開元太高層名單,何壽川強調,併購後每位技術人才全部留任,「技術長是E Ink出身,總經理甘博(甘豐源)從達意過來。」
達意由神通集團創辦人侯清雄創立,採用微杯(Microcup)技術投入電子紙,其與E Ink的微膠囊(Microcapsule)技術,都是當前電子紙主流技術。前者聚焦電子標籤、電子卡等產品,與E Ink專注閱讀器產品形成互補。

攬盡好人才 研發不手軟

2009年,友達看好電子紙市場,拿下達意超過3成股權,未料造化弄人,美國啟動面板反壟斷(反托拉斯)調查,友達遭罰5億美元,6位高層滯美慘遭牢獄之災,元氣大傷,讓友達斷送才剛起步的電子紙夢,決定賣掉所有持股。
與何壽川有私交的侯清雄請何相救,沒想到遭何壽川拒絕,堅持要大股東派人來談,「我對彭双浪(友達董事長)的開價沒討價還價,他拜託我留用所有員工也照單全收。」出手解友達燃眉之急,造就二公司之後的命運大不相同。
20240408fin006
彭双浪助友達挺過反壟斷風爆,如今宣告重返電子紙市場,挑戰元太。
事實上,面板台廠長期飽受中國低價反噬,為擺脫景氣循環,不僅關廠瘦身,也加大力道搶進非面板事業拚奮起,友達更在2年前宣告重回電子紙市場,何壽川老神在在地說:「元太的E Ink與達意2樁併購案,讓全世界有經驗且最好的人才都在元太。」
何壽川搶人才,也緊盯元太的調薪及獎勵制度,研發投資更不手軟,每年研發費用平均為營收的16至18%,「因為技術不成熟,否則哪需編這麼高?達意當時有技術問題,黑白二色電子紙都做不好,怎麼做藍白黃紅四色電子紙?」何壽川搖頭說。
20240408fin001

電子紙色彩 高標準檢視

他雖是理工背景出身,卻對色彩很有研究,曾擔任中華彩色副董事長,是推動台灣印刷從暗房走向數位化的推手,「當年我去美國接收公司,很詫異他們竟然改良印刷機在做,這種速度怎能達到我心中的低標,1小時生產1萬張。」他坦言,除了機器要改,顏色也是個問題。
「如果有人說黑白很好做,代表他外行。」何壽川有超過30年的色彩訓練,為記者上一堂色彩學,「以前新聞局底下的光華(雜誌)要我幫忙印東西,要求只能四色,不可以加黑白,我做實驗給他們看,各顏色疊在一起就是黑色,能調出1%到99%的灰階,就像故宮水墨畫,比真正的黑白更迷人。」
他滔滔不絕繼續說,夏普(Sharp)顯示器賣得好,是將GRB(三原色光模式)加入黃色,放在透明光下更接近我們所看到的顏色,這道理跟普通印刷一樣,「總裁(何壽川)對顏色相當執著,平時會帶色卡檢視顏色是否如實。」李政昊說。
20240408fin001
元太瞄準閱讀器、賣場標籤、廣告,搶食彩色電子紙商機。
元太在電子紙的耕耘終於開花結果。2007年亞馬遜(Amazon)推出Kindle後,電子書閱讀器爆紅,當年美國實體書1本約要價24美元,亞馬遜挾豐富內容優勢,喊出一本電子書10美元有找,掀起搶購熱潮,首批9萬台,5.5小時全部賣光。
20240408fin001
2007年亞馬遜推出電子書閱讀器爆紅,元太成幕後最重要推手。(達志影像)
不到4年,亞馬遜宣布電子書銷售首度超越實體書,吸引台廠大軍搶進,讓國內電子書投資總額衝破150億元。沒想到2011年蘋果推出iPad,衝擊閱讀器銷量,友達和台達電火速退出戰場,奠定元太一統江山的契機。

勇斷尾求生 獲利前景佳

2016年,何壽川果決斷尾(面板)求生(電子紙),成功讓元太擺脫虧損,獲利逐年攀高,「當初很多世界一流的大咖要做電子紙,他們不像我背後死無葬身之地,只能一個方向往前衝。」他操一口台語大笑著說:「慢慢買,也是一步賺。」
2019年李政昊接掌董座以來,先繳出獲利近百億元的新高成績單,去年雖受客戶去庫存影響,仍穩住次高,「以前我的壓力是掙扎求生,李政昊不一樣,如何不被別人超車,又要超越自己,這才是他的最大壓力。」何壽川笑著說道。
20240408fin003
元太推出可折、可捲的軟性電子紙,何壽川(右)與李政昊(左)討論未來應用商機。
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指出,電子紙是99.9%的綠色產品,助長電子紙商機大爆發,據國際研調機構Global Industry Analysts預測,未來7年複合年成長率27.1%,2030年商機上看432億美元,吸引外資法人高盛首評元太,預告今年起營運動能增溫,「彩色電子紙將為電子標籤和閱讀器帶來結構式改變。」蘋果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說。
20240408fin007
元太成立初期,何壽川以造紙經驗打造面板,成為台灣第一家TFT LCD廠。
李政昊雄心勃勃指出,隨著小尺寸電子紙成本已經勝過LCD,接下來要用大尺寸電子紙超越LCD,並攻進全新的廣告市場,他以電子標籤為例,元太電子紙市占雖高,但在零售標籤市占卻不到1成,「元太是搞技術的人,我們必須滿足各行業不同需求,才能創造電子紙的更高價值和應用。」
20240408fin001

化身醣經濟傳教士 何壽川要讓紙業再次偉大

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將旗下公司陸續交棒給專業經理人後,於2021年創立永豐餘學院,並親自擔任學院院長。自此之後,七十多歲的何壽川,屢屢化身為造紙產業的傳教士,將復興源自於植物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醣」經濟,當作自己最大的使命,穿梭在許多與循環經濟或淨零排放有關的活動,大聲疾呼重啟醣材料研究,方能幫助人類解決淨零排放問題。
20240408fin001
何壽川應邀在「亞洲漿紙產業永續發展會議」發表專題演講,引起國外造紙同業高度關注。(永豐餘提供)

歐盟新倡議 紙業新想像

去年11月30日,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停辦5年的「亞洲漿紙產業永續發展會議」由台灣造紙公會接手、恢復舉辦,在這場匯集台、日、韓、泰等10國、60家公司、一百多位經營高層的會議中,何壽川特別應大會之邀,以「紙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為題,對日本王子製紙等亞洲紙業重量級公司的高層發表演講。
何壽川的演講不但在現場博得滿堂彩,歐洲造紙聯合會(CEPI)會後更索取其演講資料。何壽川用開心的口吻向本刊表示,一開始他也不知道CEPI為什麼對自己的演講內容有興趣,後來才發現,原來他所提倡的紙製品全新碳計量方法,與歐洲議會去年11月21日通過的「碳移除認證框架提案」,概念非常接近。該提案所提到的3種碳移除方法,很有可能讓造紙業因具備碳捕捉或碳儲存等固碳效用,而讓木纖維所產生的相關產品成為carbon footprint(碳足跡)的減項。
20240408fin001
為落實循環經濟,永豐餘將造紙過程所排放水中的有機物,透過自家技術轉化為高濃度沼氣,藉以發電。(永豐餘提供)
「ESG、淨零永續如果一路往下走,紙業會看到一些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事!」何壽川用興奮的語氣與記者分享他對紙業未來的想像,並進一步表示,今年2月20日,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已針對建立第一個歐盟「碳移除認證框架法規」達成臨時政治協議,後續將提交給理事會成員國代表和議會環境委員會批准;若獲批准,距離歐盟官方正式公告及生效的日子就不遠了。

迎綠色浪潮 回歸醣材料

何壽川嚴肅表示,照現在人類的經濟型態,再怎麼減碳也很難做到淨零排放。COP26的結論曾提到「Wood for Good」,意謂淨零唯一的解方,可能就是回到和植物相關的東西,讓二氧化碳被吸收或固定在泥土、樹、或其他相關事物。歐盟似乎也認同這樣的方向,所以打算讓紙製品變成碳排放的移除項,產生經濟價值。
196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Melvin Calvin的研究提出,透過光合作用,1.6噸二氧化碳可形成一噸纖維素。何壽川樂觀認為,有朝一日,紙製品若能成為碳排的移除項,其經濟價值如何計算,大概就是依據Melvin Calvin的研究;換句話說,有一天造紙業若能產生類似碳權的收入,全都拜Melvin Calvin所賜。
20240408fin001
永豐餘學院由何壽川(右2)親自擔任院長,積極倡議「醣」經濟在環境永續與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永豐餘提供)
醣是植物行光合作用時,體內的葉綠素吸收二氧化碳所合成。何壽川指出,地球上植物裡醣類的蘊藏量足以和化石燃料匹配,而人類歷史文明發展過程中,最初大部分都是以植物纖維為主,產生出許多物品,譬如美國及英國的火車車廂一開始就全都是木頭。直到二次大戰後,石化加工品挾著便宜、便利及重量輕等優勢,方取代許多「醣」材料的產物。現在,若說石化會對環境造成傷害、不能使用,勢必要回頭重新思考發展醣材料。
可想而知,在何壽川眼中,造紙業將因為全球淨零排放的大浪潮,而再次偉大!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