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5日,美國新創公司OpenAI推出的Sora文字生成影片AI模型橫空出世,短短一段話,就能轉眼間生成一分鐘短影像驚豔全球。根據中國銀河證卷研究院研究報告推測,Sora參數規模估算達30B,若按此參數測算,Sora訓練單次算力相當於GPT-3 175B的8.2倍。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董事長李育杰表示,未來AI會讓影音製造變得容易,意味著以後會有更大需求來製作AI影像,驅動龐大資料中心需求。矽光子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資料中心內伺服器之間的網路逐漸變成光纖,晶片間訊號傳輸也會由「光」傳送。
隨著AI發展,雲端、資料中心為處理海量資料訊息,必須有更高效能的運算及傳輸速度,使矽光子技術再度躍上舞台。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組長鄭凱安說明,伺服器背後用的都是光纖傳遞訊號,以傳統的方式需要外接一個像是無線路由器大小的轉接盒,將伺服器裡的電訊號轉換成光訊號發送出去。而矽光子則是透過2.5D封裝技術,將光、電、雷射晶片和光調變器封裝在一個像是USB般大小的光收發器內,插放在伺服器背面,取代網路線。
為了不讓先行10年之久的英特爾獨領風騷,讓AI晶片龍頭輝達需結合台積電、日月光等盟友,快速卡位矽光子技術,業界盛傳,台積電正組建近200人的研發團隊,與輝達、博通(Broadcom)一起開發矽光子技術新品,預計最快2025年量產。
李育杰分析,矽光子應用於資料中心的商業化進程一直較為緩慢的原因,在於技術成本和市場需求的匹配問題,儘管技術不斷成熟,但商業化過程仍需時間。從英特爾推出量產矽光子方案至今,商業速度已經明顯加快,也反映出市場對於高速傳輸技術的需求增加,與相關產業鏈的完善,這些變化也顯示出矽光子將逐漸成為市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