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女力撐起百年鴨世家 鹹蛋黃成端午粽關鍵老姜的店專訪會員專區財經理財新竹鳳坑姜家養鴨、賣鴨蛋已超過150年,4代媳許緞是「老姜的店」的定海神針,店裡賣著她堅持傳統古法製作的紅土鹹鴨蛋。文 陳宏銘攝影林育緯發布時間 2024.05.31 05: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05.31 05:59 臺北時間肉粽糕點禽流感鴨蛋疫情新竹縣婆媳關係台灣老店甜點鳳梨酥鹹蛋黃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美味鹹鴨蛋 紅土封月餘西濱旁熱賣 賺進透天厝受疫情拖累 擴源謀突圍婆媳倆攜手 守業展食力端午「吃五黃、避五毒」,而五黃之一的鹹蛋黃,幾乎是肉粽裡必備餡料。姜家從清代就在新竹鳳坑村養鴨,Q彈紮實的紅土鹹鴨蛋,是北部包粽、烘焙業者的愛用品。到了第4代姜壎梯、許緞夫婦,養鴨達到頂峰,更於西濱公路旁開起賣各式鴨蛋製品、鴨蛋料理的小吃店「老姜的店」。丈夫往生後,養鴨盛況不再,還好百年字號不墜,許緞原盼2子接手,但長子病逝、么兒入監,幸得5代媳婦呂曉婷線上開闢烘焙業新客源,婆媳一起守住家業。新竹縣新豐西濱公路旁的「老姜的店」,家族養鴨超過150年,已傳承5代,尤以紅土鹹鴨蛋出名。當記者提及想一窺鴨寮及紅土鹹鴨蛋的製作環境時,和藹親切的姜家第4代當家許緞阿嬤秒變臉,說什麼也不肯讓外人進養鴨場,經不住記者再三央求,才勉為其難應允。老姜的店自產自銷的鹹鴨蛋,蛋黃圓挺飽滿、紮實。美味鹹鴨蛋 紅土封月餘一行人進到養鴨第一線,只見成千隻褐色母菜鴨(蛋鴨)因為怕生,不斷搖動著屁股東逃西竄,第5代媳婦呂曉婷在旁尷尬地說:「我跟老公結婚時,想拍出別人沒有的特別婚紗照,那時候也是進養鴨場拍,後來被婆婆唸說就是因為這樣,鴨母受到驚嚇,好一陣子不下蛋。」原來,這就是許緞不給進鴨寮的原因,尤其現在正值產蛋旺季。清晨5、6點,婆媳倆已在米糠鋪地、保持乾燥的鴨舍內彎腰幾百回、撿過上千顆鴨蛋,不過此時孵蛋區仍散著一些後來下的鴨蛋,許緞職業反射地拾起色澤有白有青的鴨蛋,「依我的經驗,年輕的鴨母生青蛋機率大,較老的鴨母下的大多是白蛋。」並透露青蛋能入藥,不定時會有中藥行來收購。鹹蛋黃是肉粽裡的靈魂配料。(老姜的店提供)呂曉婷從蔭涼的鴨蛋儲放室,搬出一籃生鴨蛋,和一盆加了水、浸過鹽、攪拌後的紅土,許緞坐在小板凳上,熟練地將生鴨蛋裹上泥漿,做起傳統紅土鹹鴨蛋,她說:「紅土醃製的鹹鴨蛋,我60年前、20歲嫁到姜家時就有。不是隨便紅土就可以,得用具有黏性的紅土,裹好封存1個月左右,鹽分和土裡的礦物質,會透過蛋殼的毛細孔吃進去,這樣做出來的鹹鴨蛋才好吃、不死鹹。」她並透露,「可透過醃放天數調整鹹度,像端午節綁粽,炒料已經很鹹,放進肉粽的鴨蛋黃不能做太鹹,如果是蛋黃酥、鳳黃酥可以醃鹹一點。」西濱旁熱賣 賺進透天厝姜家在清光緒年間就在濱海的鳳坑村養鴨,關於最早2代的事,許緞只聽第3代的公公講過,「祖先是一邊種田,一邊養鴨,以前的鴨子就放海養。」30年前,許緞(左)在西濱公路旁開店賣小吃及各式鴨蛋製品,當時還是鐵皮屋。(老姜的店提供)而許緞的丈夫姜壎梯,13歲就接手養鴨家業,許緞回憶養鴨奇才的丈夫說道:「真正擴大自產自銷是我頭家(台語,丈夫)的時候,那時他還偷偷自學育種技術,我們倆不只養蛋鴨、番鴨,也孵小鴨賣,更會幫其他養鴨戶的鴨群授精,最多的時候養了上萬隻鴨子。」30年前,許緞在西濱公路邊搭起鐵皮屋,取名「老姜的店」,販賣各式鴨蛋製品及小吃,當時最大收入就是賣鹹鴨蛋,她笑說:「鹹鴨蛋一炊,整條馬路香噴噴,生意很好,一箱差不多200粒、一天要好幾箱,一個下午就賣完了,我頭家撒(台語,沸水煮過)到來不及我賣。」好光景讓原本簡陋的鐵皮屋,變成如今的透天厝。以米糠鋪地的鴨舍,是2千隻鴨母晚上住所、也是下蛋的地方,養鴨人家一大清早就得到鴨寮趕鴨、餵鴨、撿鴨蛋。悠悠回憶裡,許緞突然夾雜一聲嘆息,「除了紅土鹹鴨蛋,用蒜頭煮鹽水浸製的鹹鴨蛋,客人更是愛買愛吃,可惜蒜頭一路漲價,沒賺頭就停了。」如今成了殘存在老饕記憶中的美味。受疫情拖累 擴源謀突圍第4代夫婦倆靠著養鴨、賣鴨蛋拉拔大2男5女。隨著漁港汙染、國有林地放養紛爭,放養變成圈養,飼養成本大幅提高,姜家的養鴨隻數也隨之驟減,姜壎梯過世後更降至新低,目前僅剩2,000隻蛋鴨。蒸熟的鹹鴨蛋,蛋白鹹、蛋黃香,與稀飯最速配。(100元/7顆)事實上,養鴨人家很看天吃飯的,每次颱風來襲,許緞總是提心吊膽。大樹倒了壓垮鴨寮,她反而沒那麼在意,最讓她心疼的是「風颱(台語,颱風)咻咻叫,鴨母被嚇到,牠們可以長達1個月都不下蛋,沒蛋可賣才是我最艱苦的時候。」太冷、太熱都是產蛋淡季,而颱風過後,鴨子會一直吃飼料,但產蛋率大降,甚至幾乎為零。2015年的禽流感更是恐怖,養鴨場幾乎全遭殃,全台撲殺了509萬隻家禽,儘管許緞的鴨寮剛好進入2年一回的汰換期,躲過一劫,但因疫情嚴重,她也不敢再養,養鴨場足足空下來半年多,鴨蛋生意連帶盪到谷底,小吃店部分也因她上了年紀而不再下廚。用鴨蛋煮成的麻油蛋酒,是許緞(右)的拿手古早味之一,也是媳婦呂曉婷(左)產後常吃的補身月子餐。(50元/碗)眼見母親年紀大了,第5代小兒子姜政焜夫婦,決定返鄉幫忙,媳婦呂曉婷曾在美國念書,她一面在新竹教英文分擔家計,一方面架起粉專,「原以為我會跟鄉下格格不入,很Surprise(驚訝)喜歡上鳳坑的紅樹林、古厝群和養鴨文化。」講話一急就會夾雜英語的她,沒想到竟成推廣鴨蛋的新血。現代人飲食十分多元化,傳統鹹鴨蛋對年輕一代吸引力不大,呂曉婷轉向思考,心想「蛋黃酥、鳳黃酥很受歡迎」,便與在地烘焙業接觸,更在網路社群平台打出「百年養鴨人、產地直銷」的宣傳。竹東的甜點工作室、竹北的糕點業者,都因姜家的紅土鹹蛋黃品質好又富油脂,一試成主顧。用鴨蛋作成的炙燒烤布蕾,口感比雞蛋做的更為綿密紮實。(50元/個)呂曉婷說:「端午節前的Business is average(生意一般),通常是老客人買回去包粽子,線上訂購大宗是接近中秋節時,光是竹北一家糕點店每2、3天就叫一次貨,一次就是3,000顆。」婆媳倆攜手 守業展食力開擴客源的同時,呂曉婷也努力讓老姜的店恢復開伙,只是變成預約制。古早味的麻油蛋酒、醬油蛋、三色蛋,由許緞下廚;一頁書皮蛋豆腐、三杯皮蛋之類的創新菜餚,則由合作的廚師掌杓。呂曉婷甚至還請甜點師傅用自家鴨蛋黃現作炙燒烤布蕾,鮮奶油、焦糖、鴨蛋黃融合的風味,比用雞蛋黃製作的還要濃郁甜稠,且更富飽足感。不只鹹鴨蛋,老姜的店還賣松花皮蛋,並可作成預約餐中的「一頁書皮蛋豆腐」菜餚。(230元/盤)順命的許緞、樂天的呂曉婷,讓傳統與新潮融洽結合,老姜的店也展現出盎然的第二春,無形中沖淡了許緞對數月前長子因病離世、么子入監服刑,須一人獨撐祖傳家業的苦楚,而對新鮮事物總是抱持開放探索心態的呂曉婷,在當婆婆幫手的同時,也喜歡上流傳百年養鴨人的一切。儘管,婆媳倆嘴巴不說,但二人默默守著姜家古厝、守著鴨寮、守著老店,洩露出她們在等兒、等夫歸隊相聚,一起攜手維繫家業的決心。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