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中,記者問道賴清德當選總統後,前邦交國諾魯就轉向跟中國建交,是否會對於台灣的國際承認及邦交國數量不斷下降感到擔憂?對此賴清德表示,台灣一直誠心誠意與秉持互利互惠的原則跟邦交國互動,不論哪個政黨執政,立場都是如此,若邦交國最終選擇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我們也給予祝福,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損人不利己的措施,不會影響台灣成為世界上自由的燈塔、民主的堡壘這樣的成果,所以不會擔心。
記者也提到,賴清德就職演說時提到「基於尊嚴與對等」可以恢復兩岸對話、貿易跟教育交流,那麼要如何定義與中國的「尊嚴與對等」?賴清德則解釋,第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拿出誠意跟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進行交流合作。第二,是每一個議題都應該要互利互惠,比如台灣開放觀光客到中國去旅遊或留學,中國也應該開放觀光客來台灣旅遊及就學。
賴清德強調,「中國和台灣在進行交流合作的時候,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促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未來邁向和平共榮的目標。」
然而由於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也提及「兩岸互不隸屬」,被在野黨認為是打破之前所謂戰略模糊、影響兩岸穩定,對此賴清德則回應,稱他講的是「事實」,這個事實他不是第一個講的人,他也沒有要挑釁的意思,這個概念前總統蔡英文2021年國慶的四個堅持中就已經提到,前總統馬英九任內也講過「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
此外根據我國憲法,台灣有自己的人民、土地、主權、政府,本身在國際法上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賴清德解釋他之所以這樣說,是想要「團結台灣人民」。
此外,記者也提到之前赴中國訪問的17名藍委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王滬寧會面,被指責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五縱隊一事,對此賴清德指出,他認為政黨應把國家利益置於政黨利益之上,不受極權國家影響。
而由於現在中國共產黨拒絕與現任政府有任何溝通對話,對於藍委或前總統馬英九訪中與中國互動,是否認為會有幫助?賴清德回應,中國對台灣併吞的態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策,台灣不分朝野都應該共同面對,只有團結並國際社會連結,才能確保台灣主權與民主自由不受侵犯,任何政黨都不可以為了政權而犧牲國家主權。
而針對賴清德反對重啟《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判議題之主張,賴清德則表示,他認為簡單來說就是「時機過了」,現在許多台灣人都離開中國,台灣未來的經濟體也跟中國目前的經濟體有很大差異,若只要600萬台幣中國人就可以來台開店,那麼台灣大街小巷的店他們都可以開,不只老闆來員工也會來,對台灣庶民經濟影響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