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奪下奧運銅牌的林昀儒,與多次征戰奧運殿堂的陳思羽今年7月即將遠赴巴黎奧運參賽。他們不只肩負著臺灣頂尖球員的光環壓力,嚴格的訓練過程更是外界難以想像。
兩位選手無論是資歷、年紀、乃至於球路都各有千秋。年僅22歲、正處運動員生涯巔峰的林昀儒,正在努力適應這種高強度生活;而陳思羽因經年累月的征戰,在身上留下許多傷痛,則在思索自己是否該高掛球衣。勝利對他們而言,不光僅是一場比賽的結果,而是每個戰場上保有不服輸的信念。
從跆拳道成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以來,臺灣選手屢屢勇奪佳績,羅嘉翎是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從小在家中的道館長大,一路受到嚴格的培訓,並於19歲時以黑馬之姿奪得東京奧運的銅牌。近年羅嘉翎持續征戰國內外大小賽事,終於累積足夠的奧運積分,再次闖進巴黎奧運。
為了確保賽事的公平性,跆拳道選手在每次賽前都需要「過磅」,羅嘉翎為了順利參賽,總是在過磅前的3、4天開始減少進食,以確保體重不會超出量級,對於能量快速消耗的運動員來說極為難受。而長期處於高張力的備戰和訓練狀態,更讓羅嘉翎被診斷出「疲勞性骨裂」,卻因無法獲得充分休息而難以完全復原;儘管大多的賽事羅嘉翎都帶傷上陣,她也絕不輕易暴露自己的弱點、讓對手有機可趁,並以堅定的意志朝著夢想邁進。
除了優秀的運動員,臺灣在全球運動產業的貢獻亦不容忽視,不只是美國、中國和歐盟的單車及零件的最大供應來源之一,2022年出口產值更突破60億美金。這項輝煌的成績,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日本業者考量成本選擇與臺灣製造商合作,帶動產業蓬勃發展。隨著科技發展及全球化的趨勢,業者之間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從廢棄原料再造、專業分工、改善製程等面向,共同響應永續目標,也改變了全球自行車運動產業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