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 05:28 臺北時間

【挖掘二戰未知故事2】克服高成本、高難度 疫情停拍也堅持不放棄

mm-logo
娛樂
導演孫介珩(中)在高雄南星計畫區整地填土搭建《聽海湧》戰俘營主景,並於當地徵求外籍臨演飾演俘虜。左二為施名帥。(公視提供)
導演孫介珩(中)在高雄南星計畫區整地填土搭建《聽海湧》戰俘營主景,並於當地徵求外籍臨演飾演俘虜。左二為施名帥。(公視提供)
短片《第一鮪》導演孫介珩與金穗獎編劇蔡雨氛,6年前因參加台北電影節舉辦的「電影正發生:VR現場」工作坊,對中山堂光復廳內一張1945年、中華民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照片感到好奇,於是挖掘《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書中台籍戰俘監視員的歷史,寫成短片劇本,成為二戰懸疑迷你劇集《聽海湧》的前身。
2人找來《奇蹟的女兒》製片林佳儒擔任製作人,在她評估後擴充劇本篇幅,取得公視迷你劇集4集、製作費1,600萬元的徵案:「時代劇不論場景、服裝、道具都有特殊要求,若製作成短片成本非常高,籌資也有難度,至少要拍成迷你劇集較有機會。」
未料2020年搭景前爆發疫情,劇組停工,為免違約受罰只得與公視解約。但孫介珩未放棄,與攝影指導王淳宇等志同道合夥伴,繪製2,000多顆鏡頭的分鏡表參加金馬創投會議,並以文化部紓困補助250萬元拍攝16分鐘前導片,竭力尋求支持。
20240815insight015
編劇蔡雨氛(左起)、導演孫介珩與製作人林佳儒,攜手克服疫情停拍、籌資等困難。
「前導片可實測演員表演、服裝、美術陳設、攝影風格等,是否符合前製規劃和想像,同時精算復拍所需的製作預算。」孫介珩進一步邀請《茶金》製作人湯昇榮加入,每週參與團隊編劇會議討論,蔡雨氛再花一年調整劇本,從4集延長至5集:「最花時間的是修改細節,單是一句台詞就要花2天。」
更新時間|2024.08.22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