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台灣一歲以下嬰兒的死亡率為4.4‰,為日本的2.5倍,也高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位數(註2),可見台灣在新生兒存活率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珍貴的新生兒一個都不能少,現行健保補助的RSV單株抗體限縮在孕期未滿33週的早產兒,家長往往只差一週就「看得到用不到」。
RSV無藥可醫 重症需插管接呼吸器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林明志指出,RSV感染的嬰幼兒經常伴隨嚴重的呼吸道症狀,並可能發展成為細支氣管炎,導致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在氣溫低時活性會比較強,但因為在台灣四季如春,幾乎全年都有RSV病例的發生,因此林醫師呼籲家長隨時提高警覺,特別注意若寶寶呼吸急促(每分鐘60次以上)、發出「咻咻咻」喘鳴聲、胸凹、肋凹或鼻翼搧動等症狀,就要及早就醫。
林明志醫師強調:「早產兒的免疫系統和肺部發展尚未完善,一旦感染,重症率顯著高於足月嬰兒。而且早產兒出生三個月內如果感染RSV,住進加護病房比例高達52%,更有約25%可能需要插管輔助呼吸,罹病後,長期可能影響嬰兒的體質,可能增加罹患氣喘的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專家呼籲擴大給付
目前由於RSV並未有抗病毒藥物,只能使用氧氣或正壓呼吸的支持療法,但所幸已有預防的藥品可以防禦!一直以來,新生兒科醫學會提倡「遠離RSV,按月接種+追蹤」,結合早產兒每月的固定回診,每月接種一劑RSV單株抗體直到一歲,不但能提升醫療效能,也能降低家長反覆回院的負擔。
目前,台灣針對未滿33週的早產兒或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才可享受健保給付的RSV單株抗體,相較於日本和韓國的早產兒未滿35週皆可以施打,台灣健保的RSV防疫覆蓋率明顯較為不足。對此呼籲,希望政府能比照鄰國政策,將健保給付條件擴大至滿35週的早產兒,以增加對這群早產兒的保護。
林明志醫師也認為,RSV單株抗體的健保補助範圍,應該比照日韓擴大至滿35週的早產兒。他從需求來舉例,早產兒的人口數量並不是平均的,28週到33週千克以下的巴掌大早產兒,相對較少;反而33週跨到34週,僅僅多一週人數就多好幾倍,越接近足月的早產兒越多。他指出:「超過33週的早產兒是蠻大一個部分,可能高達七、八成都是這個週數。當然健保局一定是有財務上的考量,但我還是呼籲政府能夠擴大給付!」
儲備多種防疫工具 提升覆蓋率
隨著新生兒出生率逐年下降,提升早產兒的醫療照護,對於未來國家的人口政策有著深遠的意義。台灣跟日本、韓國都面臨低出生率的問題,但日本在新生兒防疫這方面做得很徹底,反觀台灣在預防早產兒重症方面,明顯仍有進步空間。
林明志醫師最後呼籲,早產兒健保給付條件的擴大刻不容緩,讓RSV的預防單株抗體能從未滿33週拓寬到未滿35週,以提升預防覆蓋率,未來也應備有多種預防武器,讓所有高風險嬰兒都能及時接種,這是我們醫界共同的期盼。
註1:國健署公布最新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
註2:OECD Data: Infant mortality rates.(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