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21:44 臺北時間

相隔10年張家輝《贖夢》再訪台灣 劉俊謙作夢在學校跑不出去

mm-logo
娛樂
張家輝(左)闊別寶島10年,與劉俊謙(右)帶著新片《贖夢》與觀眾見面。
張家輝(左)闊別寶島10年,與劉俊謙(右)帶著新片《贖夢》與觀眾見面。
金馬影帝張家輝先前曾跨足導演,拍過《盂蘭神功》《陀地驅魔人》《低壓槽》,如今再次完成自導自演的《贖夢》,帶著主角劉俊謙來到闊別10年的台灣宣傳。他擺明靈感是從「鬼壓床」開始發想,也反應出他日常生活中經常作夢的現實。
一開始張家輝是看了討論「鬼壓床」的紀錄片,發現在醫學上這是專有名稱「睡眠癱瘓症」,啟發了他的興趣。因為過去都拍很多主流的商業題材,相較之下這個關於夢境的故事就比較非比尋常,「演員都是被動的,投資方都找我去拍一些很主流的題材。拍久了自己心裡面也有想要拍一些非主流的感覺,因為我覺得無論在我自己個人的演藝事業追求新鮮感,還有對觀眾的選擇來說,都覺得需要有一些比較另類題材的推出。」
劉俊謙戲裡飾演心理醫生,除了要解開張家輝的夢,也要面對個人黑暗的過往,雙方在開拍前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溝通、討論角色上,反正正式開拍後就很少講話。「我們都幾乎不講話,因為家輝哥其實他本身就是很安靜的一個人,我也是。在現場他就是因為要當導演、又當演員,超忙,有時候要調燈光什麼的,連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突然之間他又從導演變成演員,要演戲了。」劉俊謙說:「我不要常常去煩他,『導演,我應該怎麼演?』我都自己改!」
20250411ent034
劉俊謙談到自己的夢境,以及聽到張家輝的解夢後,忍不住都笑出來。
儘管走的是驚悚心理類型,但張家輝認為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甚至無法從夢中醒來的經歷,因此電影劇情很容易喚起共鳴,「我曾夢到有一個人,我不認識的,想打他。我瞄准他一揮拳,結果沒有觸到的感覺,他也沒有暈過去。第二次又夢見了,白一打拳又是打不到。原來夢裡面是沒有觸感的,無論你怎麼打,都不會有打到東西的感覺。」
在拍片過程中,張家輝的母親也不幸過世,但他以工作為重,並沒有影響到進度;但後來拍到劉俊謙與片中爸爸的最後一場戲,坦承心理頭有點難受,「比如這場戲只有父子兩個人演,想來想去、想了好多不同的方案,最後還是回到病床上讓他們兩個人演,還好他們都是很出色的演員。」但是在泰國後製作期間,每次看到這場戲,都非常有感觸,就連香港上映時,幾乎戲院觀眾也都在這場戲流下眼淚,「我很感謝他們,貢獻了那麼棒的演出,可以打動觀眾。」但是直到現在,張家輝還是沒有夢到母親,「可能剛好是很忙的時候,有一陣子夢裡會跳到有媽媽的回憶,就比較有感受。」
劉俊謙談到最近做的夢,「就是在一個學校裡面,有走廊又有樓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想要逃走。但好像不斷地逃走,也走不出去,然後就醒了!」到底這代表什麼意思呢?張家輝化身解夢達人說,「因為你拍我的戲,真的還沒逃出來,心裡還有不踏實的感覺,所以就一直走、一直沒有辦法回來。」
更新時間|2025.04.11 21:4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