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的父親去年過世,生前沒有留下銀行帳戶的密碼。她在整理父親遺物時,想起父親曾說過在某家銀行有大約十萬元的存款,於是備妥死亡證明、戶口名簿等文件前往銀行。沒想到,由於家裡的戶口名簿上戶長並非父親的名字,銀行方無法直接認定其繼承人身分,建議她先辦理繼承公證。
張女轉向公證處申請繼承事宜,但程序再次卡關,公證處要求提供祖母的人事檔案以驗證繼承資格,然而,因祖母原公司已倒閉多年,相關資料早已無從尋覓,使得公證程序陷入僵局。而銀行則表示,無公證書就必須憑法院判決或調解書才能領款。
為了處理這棘手的狀況,張女不得不委託律師,對與她相依為命的奶奶提起訴訟,以確認遺產繼承權。令人欣慰的是,高齡的祖母體諒孫女的難處,當庭同意放棄繼承,法官迅速介入調解,最終以調解書確認存款由張女繼承。
拿到法院的文件後,張女總算在銀行成功提領了她父親的存款。此事引發輿論對銀行及公證制度僵化的批評,認為不應讓民眾在喪親之痛後仍疲於應付繁瑣程序,呼籲相關單位簡化流程以杜絕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