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集的《房屋聽信義》節目主題聚焦於2025年房屋稅2.0的重大變革。柯佩汶指出,此次稅制改革核心在於「落實居住正義」,透過全國歸戶、累進稅率、鼓勵出租與公益使用等方式,壓制囤房現象、減輕自住族群負擔。
柯佩汶進一步說明,房屋稅計算基礎為房屋現值乘以適用稅率,而新制五大變革為第一、全國單一自住減稅,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全國僅持有1戶房屋,需設籍、自住且不得出租營業,稅率從1.2%調降至1%;第二、提高多屋持有成本,「全國歸戶」及調高其法定稅率為2%-4.8%;第三、出租申報所得減稅,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可適用較低的1.5%-2.4%;第四、繼承非自願共有減稅,繼承取得共有改按較低的1.5%-2.4%;第五、鼓勵建商釋出餘屋,建商興建住家用房屋在合理銷售期間2年以內,可適用較低的2%-3.6%。
而房屋稅2.0符合自住資格有三要件,第一,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第二,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第三,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
對於不少自住者因未設籍、或為孩子學區遷出戶籍導致被判為非自用的情況,柯佩汶強調,「戶籍」是稅改判定自住的關鍵。即使實際居住,若戶口未遷入,仍將面臨高稅率課徵。柯佩汶建議民眾可補辦戶籍設立,並向稅捐機關申請更正稅率,今年首度開徵放寬至6月2日前仍可遞件,已繳者核准後也能辦理退稅。
柯佩汶更提供三步驟自檢法,協助民眾檢視稅單正確性,第一,查稅單使用情形與稅率是否相符自住資格;第二,比對戶籍狀況與申報用途,確認無誤再繳納;第三,聯繫稅捐機關承辦人,釐清不符原因並補正。
此外,柯佩汶也提醒,將房屋出租雖能獲稅率優惠,但若未來有出售打算,可能喪失自用住宅的土地增值稅優惠、房地合一稅優惠、重購退稅資格,須慎重評估。「為了省幾萬房屋稅,反而損失上百萬稅務優惠,得不償失。」
對於正在規劃節稅的民眾,柯佩汶建議,可優先選擇免稅房屋,房屋現值低於 10 萬元的價值以內,或者是有符合地方政府的標準,每人最多三戶,可免徵房屋稅,而高現值房屋規劃為自住戶,節稅效益最大,而若是出租應申報租金,或成為公益出租人,享稅率減免。
隨著房屋稅2.0制度首度上路,各地稅捐處湧現申訴人潮,《房屋聽信義》透過專業解析與實務對策,協助民眾正確認識新制、避免誤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