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保健品牌屢遭惡意檢舉 亂象產品卻照跑一路通行?
近年來,保健食品市場快速擴張,但在法規與監管落差下,產業亂象叢生。在眾多褐藻醣膠產品中,更可見這樣的矛盾:許多正規業者依規申請、合法販售,卻屢遭惡意檢舉,即便宣稱符合標準,仍可能被開罰,形同「名門大戶容易受罰」。反觀市面上,不少缺乏科學依據、毫無實證的產品,卻能藉由標榜「二代升級」、「高水溶性」等話術包裝,甚至仿效詐騙集團,以海外IP散布造假訊息,輕鬆繞過制度漏洞,長期流通販售,讓消費者難以分辨真偽,最終買單的卻是國民的健康。


制度漏洞縱容黑品?正規業者籲制度應精準區分「合規」與「擦邊」
實際上網查詢,以近期在保健食品市場熱度攀升的「褐藻醣膠」為例,仍可見不少產品遊走於灰色地帶。事實上,臨床驗證的關鍵在於分子結構與完整的實證數據,從未有任何國際文獻將「100%水溶性」列為功效必要條件。這種說法只是偷換概念,把單一物理特性吹捧成唯一標準,用來合理化自創的行銷術語,消費者要特別注意品牌是否可提供合規單位的實驗報告。
在第一線經營者眼中,失衡的市場環境已讓制度漏洞成為劣質產品的保護傘。Hi-Q中華海洋生技事業群_總經理陳迪智指出,現行制度原本是為了保護消費者,但在稽查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市佔、資訊透明的品牌反而容易成為檢舉與稽查對象,導致耗費大量心力。相較之下,一些「刻意違法」的業者,將違規宣傳網站架設於海外,再以繁體中文鎖定台灣市場,成功規避法規,使產業陷入「合法不如擦邊」的錯誤氛圍。陳迪智直言,這種情況長遠來看對產業發展是一種傷害,更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案例。

Hi-Q中華海洋生技事業群總經理_陳迪智指出,現行制度雖以保護消費者為出發點,卻讓資訊公開的透明品牌反而成為檢舉對象。他建議比照國際作法,建立公開實證資料庫與第三方驗證,才能讓合規業者獲得肯定。
陳迪智進一步指出,台灣雖對「健康宣稱」與「醫療宣稱」有規範,但缺乏更細緻的分類與辨識工具,導致民眾在接觸廣告時,難以判斷哪些訊息有科學依據、哪些只是行銷包裝。他呼籲,主管機關應跨部會合作,建立公開查詢的「研究成果資料庫」,讓民眾能確認產品是否具備可驗證的依據;同時強化廣告標示規範,例如是否通過審查、具不具備人體或動物試驗,都應以簡單明確的圖示或標示方式呈現。此外,應推動第三方認證制度,協助消費者清楚辨識產品真偽,避免再讓劣質廠商話術橫行。
公開審核、透明標示 守護消費者信任!讓惡質廠商無所遁形
在國際上,保健食品管理普遍以「資訊透明」與「科學審核」為核心。歐盟透過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嚴格審查,確保所有成分與健康聲稱必須有科學依據;日本的「機能性標示食品」制度,也要求業者在標榜功效前提交完整可驗證的研究資料,才能讓消費者安心選擇。反觀台灣市場,所謂「二代」、「高水溶性」等名詞,往往只是一種話術,缺乏公開驗證,卻能自由用來宣稱「更有效」。這樣的黑箱操作,放在歐盟或日本早已不可能存在。
為了避免消費者被誤導,台灣應借鏡歐盟與日本,若台灣能推動公開透明的實證資料庫與第三方認證制度,將能使產業良性競爭,避免消費者受誤導。例如設立可查詢的產品實證資料庫、鼓勵第三方檢驗,並推動產業自律。只有把證據攤在陽光下,才能讓「有實證者」獲得信任,真正守護全民健康。
建議政府三大方向
1、建立公開實證資料庫—讓消費者能快速查詢研究依據。
2、強化標示規範—以圖示或簡明方式讓消費者判斷產品是否通過審查。
3、推動第三方認證—讓產業自律、消費者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