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08:20 臺北時間

太魯閣深夜劇變!18秒山崩擋河道「吞沒1地標惹心疼」 官方急封路撤離:這次,沒人員傷亡

mm-logo
時事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再度因土石崩落形成堰塞湖,經典地標「酋長岩」消失水中,現場景象震撼。(翻攝自臉書/太魯閣國家公園)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再度因土石崩落形成堰塞湖,經典地標「酋長岩」消失水中,現場景象震撼。(翻攝自臉書/太魯閣國家公園)
「大自然的力量,改寫了峽谷的面貌,也改寫了我們的記憶。」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區域上週五(17日)凌晨突發大規模土石崩落,立霧溪河道被巨石阻斷,瞬間形成新的「堰塞湖」。
雖畫面壯觀、湖面色澤如夢幻藍寶石般的「蒂芬妮藍」,但也危險得令人心驚,幸好在現代科技監測下,園方即時啟動預警機制,成功完成預防性撤離,未釀傷亡。不過,象徵太魯閣地標之一的「酋長岩」已消失在湖水之下。
20251020edi003
「酋長岩」是太魯閣的知名地標,遠遠望去可看出巨石像是一張側臉。(翻攝自臉書/太魯閣國家公園)
18秒巨響誕生天然壩!太魯閣國家公園指出,事件發生於17日清晨4點58分,監測儀器偵測到持續18秒的劇烈震動,隨即確認為大理岩高陡岩壁崩落。數萬立方公尺岩石傾瀉而下,瞬間堵住立霧溪,形成天然堰塞壩,一座嶄新的「山中湖泊」就此誕生。
歷史重演!這並非首次在同一地點出現堰塞湖。園方回顧,1951年花蓮大地震曾形成高達73公尺的天然壩,撐了半年才潰堤;1998年芭比絲颱風再度重演。太管處感嘆:「大自然在提醒我們:這片峽谷,從來不曾真正靜止。」
崩落後短短36小時內,各單位全力應變。當天上午7點,監測人員發現水位異常上升,下午1點緊急封閉中橫公路,只出不進。當晚太魯閣全區封閉,執行全面預防性撤離。
18日凌晨2點半,湖水漫入靳珩隧道後回流至河道,中午前壩底滲流明顯,距離壩頂僅剩不到5公尺。所幸整體撤離順利,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這次,沒有人員傷亡。」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感謝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公路局、秀林鄉公所等單位的即時協作,讓撤離工作做到滴水不漏。同時呼籲民眾,近期請避免前往燕子口一帶,留意官方公告,切勿冒險靠近封閉區域。
更新時間|2025.10.20 08:2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