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7 23:06 臺北時間

紙風車台語版《順風耳的新香爐》年度最終版登場 笑聲溫暖嘉義秋夜

mm-logo
娛樂
紙風車劇團《順風耳的新香爐》台語版今年最終場在嘉義朴子演出。(紙風車劇團提供)
紙風車劇團《順風耳的新香爐》台語版今年最終場在嘉義朴子演出。(紙風車劇團提供)
紙風車劇團於11月7日晚間在嘉義縣朴子東石國中操場帶來《順風耳的新香爐》台語版今年度的最終場演出,吸引超過3,500名觀眾到場,大小朋友齊聚欣賞,現場笑聲不斷,紙風車用溫柔的幽默,讓世代重新相遇,在秋夜裡營造出濃厚的人情與溫度。
全劇以台語演出,觀眾隨劇情情緒起伏,時而開懷、時而感動。許多家長表示,孩子看完回家還模仿劇中台詞,覺得台語「很可愛」;長輩則感嘆這齣戲讓他們重溫童年廟口聽故事的感動。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敏宜表示,最自然的母語推廣方式,是讓孩子在劇場中「笑著學、唱著說」。他認為,《順風耳的新香爐》讓觀眾在戲劇中聽見「家的聲音」,使台語成為代代傳承的文化力量。
來自東石鄉下楫國小的全校40位學生,也在老師帶領下包車前來觀賞,還自備小椅子,宛如早年廟會看戲的場景。孩子們參與暖場活動,以台語自我介紹,每人獲贈媽祖小神衣護身符,氣氛熱烈又溫馨。
20251107ent030
嘉義縣朴子東石國中操場湧進3,500名觀眾,一起欣賞台語之美。(紙風車劇團提供)
劇本改編自兒童文學作家李潼同名小說,描述媽祖護法「順風耳」在尋找自我與救贖的旅程中,重新學會愛與奉獻。台語版由臺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編寫,對白9成以上為台語,融入俗諺與生活語氣,更貼近觀眾。劇中歌曲由金馬獎得主陳竹昇改寫台語詞,並邀請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唐美雲聲演媽祖娘娘,為戲增添靈性與感動。
這齣演出由文化部補助、紙風車劇團主辦,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及東石國中協辦。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鼓勵創意形式推廣母語,讓語言融入生活與文化創作。紙風車自去年推出《順風耳的新香爐》台語版後,已於彰化、台北、台南與屏東巡演,累積超過1萬5千名觀眾熱烈響應。
嘉義縣政府配合文化部政策,近年積極推廣母語教育,從校園延伸至社區。縣長翁章梁到場表示,《順風耳的新香爐》以在地信仰為題、以母語說故事,是最貼近孩子生活的文化教育,感謝紙風車將信仰與文化的力量帶進嘉義。新港奉天宮也響應演出,贈送「媽祖小神衣香火袋」給觀眾,象徵祝福與庇佑。劇團表示,嘉義朴子場是《順風耳的新香爐》台語版年度巡演的最後一站,未來仍希望持續推動母語劇場,讓更多孩子透過戲劇自然親近台語,讓母語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更新時間|2025.11.07 23:0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