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買了馬叔的燒餅夾牛肉回家吃,在餐桌上提到我要做東門市場小吃,小兒子竟然說我們小時候你常買這個餅當早餐,而且不夾肉,直接烤了吃。除了「東門赤肉焿」之外,兒子還喜歡「羅媽媽米粉湯」和「利隆餅店」的牛肉餡餅、韭菜盒。
裴社長小吃手記18/東門市場美食(上)

說到東門市場與南門市場,我的習慣是,平常買菜在南門市場,哪一家店都如數家珍。因為買習慣了,在我家附近的東門巿場偶而會買,但並不熟絡。反而是東門市場的小吃吃得比較多,那就從小吃開始介紹吧。
我露出驚訝的表情,心想小孩已經可以自己找到好東西吃了。兒子說這有什麼奇怪?我們家離東門市場最近,想吃東西,走路就到了,最方便啊。然後網路上資訊那麼多,一查東門市場,就會被推薦一堆美食,我和哥哥就一家一家試試,好吃的就存下來,可以以後再吃。所以除了東門赤肉焿和常帶回家的馬叔燒餅外,其他都是他們自己找到的喔。好吧,這樣我推薦東門市場美食多了一點年輕人也喜歡的底氣,很好。
不過聊起東門市場,就不得不說起白先勇《台北人》文學作品的場景。《一把青》文裡描寫師娘在市場買滷味時接獲飛行員小顧摔機惡耗;《思舊賦》中私奔的官家小姐買菜時狼狽地遇到娘家老僕這些情節,描繪出那個年代遷台移民與東門市場的緊密連結。


《鏡週刊》曾經訪問過烹飪大師傅培梅的女兒程安琪,請她帶路逛東門巿場,她從青春正好的23歲,跟著母親傅培梅在市場翻找魚菜、掂量斤兩。程安琪在訪問中說,很多攤子是當時跟著來的,她媽媽走後,程安琪繼續來買菜,沒想到東門市場一下子就買了4、50年。每次來東門市場就會想起媽媽傅培梅,想到她教做菜,還有她們一起研究菜單的情景。話裡滿是對媽媽的想念。


半個世紀過去,「東門市場」現在成了位在台北精華地段的老市場,沿著信義路二段81巷拐彎進金山南路二段,延伸進臨沂街,蜿蜒成一片街巷大菜市,這座百年市場面臨都更爭議,一直說要重建,但南門市場都已經重建完成重新開張,東門市場仍未開始,攤商至今如常供應日常。

我看了東門市場這篇程安琪訪問,發現她一直提到東門市場裡有一座資深菜攤「老林蔬菜」,老闆林朝清(老林)在這裡駐守了70年。以前週刊記者問了老闆老林,他說:「我一輩子都在賣菜,現在還是習慣凌晨2點開始選菜開工。」林朝清每日親自挑選蔬菜,種類多,品質新鮮。許多季節限定的蔬菜,他都搬來為看盡繁華的市場擺滿翠綠生命力,為市場增添活力。


不過這是以前《鏡週刊》記者訪問他的內容,這次要說東門市場,我特別想到這家蔬菜店的地址是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110巷(攤號75),不過撲了空,這家很有特色的老店,在疫情後就收了,林老闆退休了,後輩沒有接手,原址現在是烤肉店。許多有歷史意義老店的消失,真是可惜。聽週刊美食記者說「雅方福州魚丸店」(編按:現已改名「御紘福福州魚丸」)的東西也好,也要試試和南門市場有什麼不同。


接下來我要聊聊「羅媽媽米粉湯」。它的地址是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81號。看到沒有,羅媽媽米粉湯的地址就是東門市場的地址,所以最具代表性,我第一個推薦的東門市場美食就是這家店。
程安琪在訪問中也說,她每次去東門市場買菜,都要走來「羅媽媽米粉湯」喝碗滾滿內臟甜腴精華的熱湯,吃飽才有力氣接著買菜。事實上羅媽媽米粉湯之所以好吃,就是因為鍋裡滾煮著豐美的內臟食材,現點現切、鮮甜細潤。而鍋裡滾煮的內臟的那鍋高湯,是精華是靈魂,成就了一碗只要30元的米粉湯。這碗相當平價的米粉湯雖然外表樸實無華,但深藏的美味在你吃的第一口就瞬間爆發。


羅媽媽已經94歲,她還是幾乎天天都到店裡。她說處理內臟花時間,前一天傍晚就得備料,隔天一早才來得及煮。疫情前生意比現在更好,要請10幾個員工才做得來,現在7、8個員工就夠了。
為了要做《裴社長吃喝玩樂》,我最近在公司開了午餐團饍,那天特別訂了25份羅媽媽米粉湯加一份嘴邊肉加一份大腸加一塊油豆腐到公司。我打電話訂的時候,因為擔心運送過程米粉浸在湯裡太久,會吸湯發脹變糊軟不好吃,特別問老闆(接電話是男生)需不需要湯和米粉分開裝,結果老闆很有自信的說不需要。
米粉湯到了公司,我請同事打開,趁熱趕快吃。結果,真的耶,米粉彈牙,湯頭鮮美。嘴邊肉嫩口、大腸軟脆清爽,油豆腐更是吸飽了共煮美食的滋味,好吃極了。同事忍不住說:「這家真好吃。」我到處收集意見,催促他們趁熱趕快吃。結果有同事因爲開會晚了2個小時才吃,竟然米粉湯依舊美味。



這些記者平常說的話不會客氣的,也不會為了禮貌說好吃。所以我可以大膽推薦羅媽媽米粉湯,冷了也好吃。更有趣的是有一位同事不吃澱粉,所以第一時間把肉吃光,然後剩一碗米粉湯帶回去給朋友吃,素素淨淨的米粉湯被他朋友吃得乾乾淨淨,然後吮指回味說:「很好吃,但感覺少了點什麼?」是的,我們都有配嘴邊肉、大腸和油豆腐啊。不過由他的評論可知,光是一碗30元平價的米粉湯就不簡單啊。


接下來推薦「清真馬叔餅舖」。早在20多年前我在《壹週刊》的時候,就看到同事做的馬叔芝麻餅報導,記得那時候還報導了北平都一處的醬肉燒餅。不同的是都一處的芝麻餅夾的是醬豬肉,馬叔餅鋪之前有清真兩字,夾的是醬牛肉。
看了報導,店就在我家附近,立刻去買來吃,然後成了老主顧。不過當時我只買芝麻餅,買回家自己夾醬豬肉或牛肉,大部分是直接烤來吃當早餐,所以我兒子才會說他有吃芝麻餅當早餐的經驗。
其實馬叔餅舖是台灣少數的北京點心舖,第一代馬榮利原是京劇演員,39年前因好友過世後,他頂下中華商場的馮記點心餅鋪經營。師承京劇四大名旦尚小雲的他,卸下粉墨改揉麵,燒餅夾牛肉讓客人聞香排隊,最盛的時期一天2千個都不夠賣。
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點心舖搬到金山南路上,那時候店沒有名字,美食家梁幼祥幫店取了名字,老闆馬光耀說:「因為梁幼祥都叫我父親馬叔,因此幫店取名叫『馬叔餅舖』。」馬榮利之後,馬叔餅鋪由本業是珠寶設計師的老三馬光耀接下。這家冠名清真的店不但解了外省人的鄉愁,也滿足異鄉穆斯林的味蕾。
早上9點,與一旁人聲鼎沸的東門市場相應,位於臨沂街的「馬叔餅舖」已湧入許多包著頭巾的外籍回教徒排隊,等著買招牌的芝麻醬燒餅夾牛肉。馬叔餅舖第二代馬光耀,掀開蓋在燒餅上的保溫厚被,邊將牛肉夾入熱呼呼的燒餅,邊說:「熱燒餅夾冷涼醬牛肉口感最好,這是道地的北京吃法。」燒餅表皮焦脆,咬下去會有厚實芝麻香。
芝麻醬燒餅夾牛肉來自北京,對在台灣的外省北方人來說就是家鄉的味道。馬光耀曾在《鏡週刊》美食記者訪問時解釋:「跟台灣豆漿店常見的南方燒餅不同,北京燒餅用的是自製老麵,口感有層次又厚實。要先將麵團放置半小時讓它『醒』,會變得有彈性。接著把麵團擀薄到厚度0.5公分,抹上芝麻醬後,向內折再抹一次,再塗上芝麻醬後對折數次,才能讓口感更有層次,然後將麵團分切,並撒上白芝麻、塗醬油,煎到芝麻微黃上色,再拿去烤,才能做出芝麻燒餅。」也因為這個餅相當費工,馬光耀和師傅凌晨4點就開始作業。

後來店面又從金山南路大馬路旁移到臨沂街巷內,流失一些人潮,馬光耀就增賣牛肉麵、水餃。我的多年觀察,他的生意雖然無法與巔峰期相提並論,以前生意最好時一天2千個都不夠賣,現在一天只做2、300個餅。但好像馬光耀比較可以回歸家庭,更和樂些了。


像我前幾天訂了50個燒餅夾牛肉給同事吃,我去店裡取貨。看到馬光耀剛出爐餅,在裡面休息。3個子女有的切肉、有的夾肉、有的裝袋打包,和樂融融。買10送1,所以我帶了55個馬叔餅鋪的芝麻餅夾牛肉回公司,結果大受歡迎。

很多同事竟然以前沒吃過這種芝麻燒餅,紛紛問我哪裡買的,他們也要去買。這種傳統的味道當然有必要一直延續。另外,我們節目製作人去現場收音的時候,馬光耀提到,除了招牌的芝麻醬燒餅、糖火燒、椒鹽外,他特別推薦桂花酸梅湯,他說以前跟京兆尹的老闆是鄰居,桂花酸梅湯就是他們教他做的。

他說北京點心的特色就是桂花醬,桂花酸梅湯為了維持北京傳下來的風味,早期桂花醬都是北京空運來台,後來用量大,供應不及,所以他們自己在台灣找廠商訂製與北京非常相似風味的桂花醬。我喝過,確實好喝,很多人到店裡吃燒餅夾牛肉,都會加一杯桂花酸梅湯,大家可以試一試。對了,他的牛肉韭菜餃子也是清真認證,好吃。



再來介紹一家東門市場的人氣餅店「利隆餅店」,它的地址是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79巷15號。這是隱藏在東門市場旁邊巷內的名店。既是名店,當然也就不可能隱藏,其實每天都大排長龍。他的韭菜盒子、高麗菜餅、蘿蔔絲餅、牛肉餡餅、豬肉餡餅和蔥油餅都好吃,各有口味擁護者。


結果我那天想買給大家試吃,又要兼顧口味,只好韭菜盒、高麗菜餅、蘿蔔絲餅、牛肉餡餅、豬肉餡餅5種口味各買25份,午餐時間一人吃5個,想要不胖也難。結果,幾乎大部分的人都吃完5個,然後告訴我他們的評比結論。
當然,有怕胖的同事聞餅色變,連忙以開會為理由,午餐時間不敢進公司。也有很義氣的同事說,因為社長要聽意見,他5個都吃下肚,連晚餐都一起吃了。不過驚訝的是一個接一個吃完,不撑不油也不膩。這就是利隆餅店的功力所在吧?而且每一個餅25元,算是餡餅中的佛心價格了。





結果25人的評比,真是各有擁護者,不過韭菜盒子和蘿蔔絲餅略高一些,但差距不大。我個人是在吃高麗菜餅的時候,覺得每口都是驚喜。利隆餅店目前經營者是第三代兄弟及哥哥老婆一起做,老闆說,目前店內最受歡迎是韭菜盒子。至於素食客人能吃的口味就只有紅豆餅。他早上第一鍋會先做紅豆餅,只有一鍋,賣完為止,因為接下來要做的口味都有摻葷了。

最後介紹一家年輕人特別喜歡的東門市場排隊名店「惠Q潤餅」。這家地址在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73-1號,在東門市場經營25年的惠Q潤餅,幾乎每次經過,門口都是排隊人潮。
我之前看到《鏡週刊》美食組的報導後立刻去試,我是老派人,對於年輕人驅之若鶩的新口味加鮪魚加起司加燻雞的比較不碰,但非常喜歡它最受歡迎的「傳統原味」,這個口味的潤餅皮、蛋酥、紅燒肉、豆乾、高麗菜、豆芽菜都是全部自製,每咬一口都嘗得到新鮮滋味。後來吃了加泡菜的也好,以後要學年輕人試一些衝撞的味道。



我就介紹一下3個基本食材:紅燒肉、蛋酥和豆乾。美食記者告訴我,這家的紅燒肉好吃到被老顧客要求單獨售賣,這個好吃到被老顧客要求單獨售賣的紅燒肉,是用台灣有機紅麴米製作的醃料入味,並選用肉質軟嫩的里肌肉;蛋酥則以低溫油炸,吃起來酥而不油;而來自大溪的手工豆乾,不僅含水量少,且豆香濃郁。

當然好吃的潤餅,餅皮Q軟是第一要件,老闆娘范小姐說她精心挑選的麵粉與獨家打麵糰手法,才產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味Q彈餅皮。老闆娘還說,他們的特色是使用兩片餅皮,因為不少客人是中午買了當晚餐吃,為了讓潤餅放2、3小時後,還能保持口感。




潤餅的配菜特別講究水分的處理,為此老闆娘也特地購入兩台脫水機,把蔬菜水分降低至80%以下,讓潤餅的口感不會軟爛,能保持脆口。而且而且,這個潤餅在捲起來之前有灑上加糖的花生粉,就是這個𤫊魂添加,讓它回歸傳統味道不走味。

難怪十分挑嘴的同事,吃了我帶給他們的惠Q潤餅後,說這是健康蔬食午餐,社長以後可以多請吃這種午餐。好,我收到了。
裴社長Profile
- 《鏡週刊》《鏡文學》董事長,因曾任《壹週刊》總編輯兼社長,自此被眾人稱為「社長」。平日吃遍美食,又常向餐廳名廚請教,在《裴社長廚房手記》出版後成為暢銷美食散文作家,目前正在籌備以小吃為主題的第三本書。

羅媽媽米粉湯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81號
- 電話:02-2351-3352
- 營業時間:07:00~15:00,週一公休。
清真馬叔餅舖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67之2號
- 電話:02-2396-2788
- 營業時間:07:00~18:00,週五公休。
- 備註:牛肉麵及水餃只在10:00~16:00供應。
利隆餅店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79巷15號
- 電話:02-2395-2963
- 營業時間:04:00~12:30,週日、一公休。
惠Q潤餅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73-1號
- 電話:0932-137-120
- 營業時間:07:00~13:00,週一、二、五公休。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