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下旬,我帶領一群高中生在苗栗壯遊,挑選的路線是小說家吳濁流左降之地。
22歲時,吳濁流被日本殖民政府認為思想偏激,刻意發配到邊陲的四湖。他得知從銅鑼有路,因而搭乘火車到銅鑼意欲轉五分車前往。但那條山路久無車輛行駛,車伕勉強推台車上路。一路崎嶇上下,過程倍極艱辛。日後,四湖成為這位前輩作家寫作的重要轉捩點,因而我決定帶學生重返這段路,體驗這位作家百年前的目的地及鄉野。
當時的社會氛圍下,處於弱勢的女性選擇背離家族,那是何等非凡的勇氣。
我們從銅鑼車站出發,一啟程會先看見劉慕沙女士的老家。一棟二層樓木造檜木老屋,迄今仍完整座落在車站不遠的巷口。我特別帶隊繞到此處駐足,稍做一些地方文史導覽,順便介紹另一樁重要的壯遊,做為旁襯吳濁流前往四湖的插曲。
熱愛文學的劉慕沙女士,在20歲那年,為了愛情,毅然離家出走。那時她跟小說家朱西甯才見了四次面,就決定這輩子跟他結為終身伴侶。但50年代政治肅殺,民風保守的客家銅鑼小鎮,大家閨秀竟選擇跟外省軍官結婚,這是何等離經叛道的大事。她深知若經由傳統媒妁之言,恐怕困難重重,因而選擇了另一種絕決的方式。有天半夜,便帶著包袱翻牆離家,在銅鑼車站搭火車離去。火車經過木屋時,她還特別深情地從車窗遙望從小長大的家園,擔心著或許這是最後一回的凝視。
這個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60年前就在此地發生。當時的社會氛圍下,處於弱勢的女性選擇背離家族,那是何等非凡的勇氣。我特別跟同學們分享,這個另類壯遊,多少想讓他們更能多重認識人生的歧異。站在紅牆老屋現場,故事彷彿昨天才發生,同學們印象自是深刻。果然,後來好幾位同學書寫此次壯遊的心得時,都特別著墨於此。好像後來的十多公里走路,都不重要了。
我與朱西甯老師常一起在雜貨舖的屋簷前聊天,但若遇見朱媽媽,往往是在巷弄中途和巷尾。
我會對這個故事特別偏好,主要也是當年她曾撰述一文回顧,在中時人間副刊刊出。我當時正好擔任編緝,先睹為快,卻讀得震撼驚心,此後一直視為擔任文學副刊編輯經手過最重要的文章之一。日後走訪銅鑼小鎮,更常想起此一故事的場景。
那時我居住在文山區的某一巷弄,和她們世居的公寓並不遠。以前兒子讀巷口的辛亥國小,我在校門口等候,偶爾遇見朱西甯老師也來接謝海盟,常一起在雜貨舖的屋簷前聊天,但若遇見朱媽媽,往往是在巷弄中途和巷尾。
有回我從住家後的小綠山下來,她剛好陪著兩隻狗在蹓躂,一路快步走得氣喘噓噓。我看到其中一隻,甚為面熟。前些時,巷子裡一隻雌流浪犬發情,惹得三條巷子的公狗都魂不守舍,我看到八九隻公狗鎮日團團繞著牠。其中大半都不識得,看來都是從其他巷弄不遠千里而來。
我們像外星人使用不同的密碼,最後暢快溝通。透過她的描述,我對那些意外出現的狗兒,才有更深刻的瞭解。
那時我正在記錄流浪犬,必須瞭解每隻的出處,因而特別敏感。往往想追蹤這些偶爾才出現的訪客,到底從何而來。於是就教於她,一經對照,赫然發現,有好幾隻,她都認識,只是跟我各自取了不同的名字。
我們像外星人使用不同的密碼,最後暢快溝通。透過她的描述,我對那些意外出現的狗兒,才有更深刻的瞭解,或者知道更多流浪犬和家犬在交配時的某些小差異。譬如,家犬為了追求,比較不忌諱進入公寓大樓,流浪犬往往會有所顧忌。但到了野外之地,流浪犬往往會展現更強勢的地盤優勢。
年輕時,讀過不少劉慕沙女士翻譯的日本經典小說。但我從未想到,日後看到她拉著菜籃車從興德路回來,總像看到鄰人彼此快樂地打招呼,全然忘了她在日本文學譯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我絕不會忘記壯遊一事,還有認真關心貓狗,那等溫暖的巷弄風景。
作者小傳─劉克襄
生態作家。晚近多行走港臺各地郊野,善於以獨特而深入的觀點解說、導覽各地古村老鎮和地理風貌,曾出版生態旅遊指南等著著作多部。晚近較具代表性作品為《四分之三的香港》、《裡台灣》和《虎地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