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好事基金會籌備處執行長邱子權指出,台灣以農立國,隨著產業與人口調整,可見台灣未來農業競爭力的隱憂,如2015年食品與農業科技融資市場,累積達46億美元,台灣恐占其中極少數,此外,台灣的小農、食品店商等,多以內銷等概念為優先,未來會協助更多跨領域年輕世代投入食農新創,以接軌國際。
台灣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朱瑾也秉持相同看法,朱瑾強調,台科大雖無農業科系,但相當看好基金會的食農新創概念,若能結合大專院校的育成中心來行銷、管理,也能直接扎根於校園,學生畢業後可直接投入新創企業。
此外,麻省理工學院專業提升教育執行董事Bhaskar Pant也提到,孕育出85位的諾貝爾獎得主的麻省理工,為全球專業人士提供前瞻知識與技術,這次與基金會合作的挑戰營富有實驗精神,未來在食農產業可激發許多年輕志業家的潛力。
同為麻省理工學院出身的Vimala Palanisamy,現在領導學院的創業極限挑戰營團隊,她也肯定基金會的想法,挑戰營的申請者來自全球,平均錄取率只有2%,但基金會結合新創與食農概念,將是一次讓台灣備受國際矚目的機會。
曾加入麻省理工創業極限挑戰營的馬來西亞華人學員謝世超(Terence Chia),投入真菌產業,來減少產業造成的環境破壞,他也分享對於挑戰營的看法,可建立完整的產品市場觀念,無論市場、科技以「人」為出發點,才能運用平台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