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8 08:00 臺北時間

【全文】垃圾底渣亂堆重創產地 直擊雲林文蛤死稻穗空

mm-logo
時事
辛辛苦苦養了1年的文蛤卻在收成前開殼死亡,養殖戶懷疑是底渣汙染水源惹禍。
辛辛苦苦養了1年的文蛤卻在收成前開殼死亡,養殖戶懷疑是底渣汙染水源惹禍。
雲林縣日前爆發垃圾大戰,在中央出手協調後看似落幕,但垃圾底渣衍生的毒害仍持續擴大。今年3月口湖鄉公所在重要灌溉水源「尖山大排」旁堆放2200公噸底渣,導致養殖文蛤大量暴斃,附近農田也出現只有米殼沒有米粒的「空包稻」。
雖然鄉公所拿出檢驗報告證明「沒有問題」,但學者實際檢測卻發現鋅、銅、鉛等重金屬嚴重超標,雲林縣政府若持續視而不見,讓垃圾底渣污染灌溉水源,斷了農漁民生計,縣府絕對難辭其咎。
7月19日清晨4點,天光漸亮,雲林縣口湖鄉60歲的盧阿嬤帶著十多名聘雇工下魚塭採收文蛤,原應該開心的收穫季,隨著文蛤一簍簍的出水,阿嬤的心情越發沉重。
雲林口湖近日傳出文蛤大量暴斃,文蛤空殼多到可舖成「文蛤墳墓」,讓養殖戶內心淌血。
「全部都死的、沒肉的。」看著暴斃文蛤堆積成山,僥倖存活的寥寥無幾,盧阿嬤的心在淌血,初估收穫量不到往年的1成,別說是平時餵養文蛤的飼料支出,現在連付工人的工錢都不夠,盧阿公只能另外做工補貼家用。

底渣來 文蛤大滅亡

面對如此嚴重的災情,雲林縣政府和農委會曾派專家學者調查,歸納出氣候異常、弧菌感染、底土變異等原因,但當地漁民懷疑造成這場浩劫的凶手另有原因。
原來從今年3月開始,口湖鄉公所為賺取所謂的「清潔費用」,開放垃圾燃燒後產生的底渣進入當地,並堆放在距離重要水源「尖山大排」不到10公尺的垃圾轉運站中,更未按照規定在底渣底部施作不透水層或覆蓋帆布,一旦下雨,底渣內的殘留物質便透過地下水滲透至大排中,進而進入魚塭裡。
底渣堆置處離口湖取水養魚的尖山大排很近,一旦下雨,底渣內殘留物質便會滲進土裡造成汙染。
當地文蛤養殖大戶、今年68歲的王張阿嬤也無奈地說:「過去最多就是死一半,今年卻比死爸死媽卡嚴重,欲笑笑不出來,欲哭嘛嘸目屎。」王張阿嬤養殖約六甲的文蛤,往年淨利至少可達200萬到300萬元,今年卻遭逢意想不到的「意外」,文蛤無一倖免,損失至少超過600萬元。
二位阿嬤的遭遇並非口湖鄉的特例,因為自從垃圾底渣堆放在尖山大排旁之後,當地養殖文蛤便接連傳出災情,養殖戶幾乎「全部中獎」,只要一引進附近大排的水,文蛤隨即開殼暴斃,換水、投藥都無法挽救,還有人辛苦了一整年,收成時才發現死亡率高達9成9,當地還出現一條文蛤殼鋪成的道路,被戲稱為「文蛤墳墓」。
當地居民帶著記者來到傳說中的文蛤墳墓,約一車寬的泥土地上滿滿都是文蛤殼,路旁還有十多座空殼堆成的小山,車子一開過去便能聽到「啪喳啪喳」的碎裂聲,聽在養殖戶耳中,無疑是最心碎的聲音。

水受汙 全成空包稻

除了養殖文蛤會用到尖山大排的水,種植稻米的農民也是用水大戶,但引進大排水灌溉後,以往的無毒良質米今年竟成「空包稻」,讓農民欲哭無淚。
「這個渣放下去,我辛辛苦苦種了3年的農田,什麼都毀了。」首先發現水質不對勁的,是農田距離底渣堆放處只隔一條水溝的陳朝意,他早年在台北打拚,為了照顧失智的母親回到口湖,3年前開始種植不使用肥料和農藥的「無毒米」,想改變田地土質。
底渣堆置嚴重影響當地民眾生計,農民控訴底渣毒性讓辛苦維持的無毒田染毒。
陳朝意說,他原希望今年能拚無毒認證,但底渣進來後,生長狀況始終萎靡不振,收成時更發現,大多都變成只有米殼沒有米粒的「空包稻」,他懷疑是底渣惹禍,屢次向官方反應,卻只得到「底渣經處理成為再利用資源」、「沒有問題」等空洞的保證,他只好拜託當地議員蔡孟真主持公道。
蔡孟真帶記者到堆放底渣的垃圾轉運站,一踏進去,便能聞到電器類燃燒後產生的刺鼻臭味,在現場隨意翻找,電池、線圈、馬達四處可見,附近的小水窪更出現詭異的墨綠色,和官方表示底渣已經過處理的說法完全不同。
當地議員蔡孟真大罵政府把民眾身體當「重金屬回收場」。

遭打臉 重金屬超標

面對民眾和議員質疑,鄉公所曾拿出一張檢驗報告意圖讓民眾安心,報告中的鎘、鉛、銅、汞等重金屬皆未超標,但這份報告卻遭學者狠狠打臉。
長年關心底渣問題的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實際到堆放底渣的現場檢測,發現許多重金屬數值不符標準,鋅超標10倍,銅則超標四倍以上,砷、鉛、鎳也都過量,研究員晁瑞光氣得大罵:「政府根本是詐騙集團!」
政府機關堅持在此堆置底渣,追根究底還是跟近年中南部因焚化爐不足,引發的「垃圾大戰」有關,而雲林縣的困境,則須追溯到15年前的林內焚化爐弊案。
2002年,前雲林縣長張榮味涉及33億元的林內鄉焚化爐收賄案,逃亡3個月後落網,司法審判現進行到更四審,宣判張榮味處有期徒刑8年、褫奪公權4年。
在這15年中,已經建好的林內焚化爐卻因涉及弊案和環評未過,至今仍無法啟用,雲林縣政府只能付錢向其他縣市購買焚化爐的燃燒權,還曾將垃圾運到台北代燒,讓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出「垃圾不分藍綠」的經典語錄。
林內焚化爐建好約15年了,卻因涉及弊案和環評卡關,至今無法啟用。
燃燒1公噸垃圾會產出約0.15公噸的底渣,雖然政府訂出看似兩全其美的底渣再利用政策,但各縣市明顯感覺到「去化不易」的壓力。2016年,國內底渣處理的龍頭公司映誠又被爆出違法堆放問題,負責人被收押,更讓垃圾處理問題更加棘手。
底渣處理出問題,代燒許多縣市垃圾的高雄市衝擊最大,去年11月高市府提出「以量制量」的規則,要求雲林縣政府每燒1公噸垃圾,就必須運回1.8公噸的底渣;在沒有焚化爐可用的狀況下,雲林縣府只能默默吞下「不平等條約」,卻也選擇眼不見為淨,將底渣運到鄉鎮市存放,口湖鄉便是最大的犧牲者。
「我們的垃圾已經減量15%,為何還是懲罰我們,把民眾身體當作重金屬回收場?」蔡孟真氣憤地說,鄉公所連基本的防衛處置都沒有,任憑底渣侵害民眾身體,而雲林以農漁立縣,若土地遭受汙染,種出來的農作物和養出來的魚有誰敢吃,縣府應盡早將底渣運出,留給當地居民一條生路。

回應

鄉長:選舉恩怨,文蛤存活率達65%

針對鄉民對底渣毒性的質疑,本刊致電口湖鄉鄉長林哲凌,他大聲喊冤,直說這是「選舉恩怨」。林哲凌提及,底渣是當地議員蔡孟真一直在「搞」的,而蔡孟真不願相信環保局找的公正檢驗機構,反而去找台南社區大學這個「沒有資格的單位」,所以兩邊的檢驗報告有極大出入。

至於養殖戶懷疑底渣的重金屬汙染導致文蛤暴斃,林哲凌說這是非常惡毒的說法,口湖的底渣才放幾個月,怎麼可能影響文蛤,且今年口湖鄉的文蛤收成還較周邊的台西麥寮要高,約有65%到75%的存活率,硬要將兩者扯在一起是「欲加之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