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股市觀測站的資料顯示,去年新日光虧損金額高達63.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昱晶去年虧損22.54億元,至於昇陽科去年虧損4.81億元,也就是說,3家太陽能廠去年虧損金額多達90.45億元,若從去年累計到今年上半年,則擴大虧損為126.05億元。
外界質疑,太陽能的進入門檻這麼低,台灣能夠生產的,中國廠商同樣也可以,三合一難道可以解決鉅額虧損以及殺價競爭的困境嗎?
對此,洪傳獻表示,「現在我們要改變模式,才有機會贏!」中國的太陽能供應鏈是正三角形,也就是上游(電池)的產能小,下游(模組)的規模大,台灣剛好相反;新日光因此積極發展太陽能電廠,2009年轉投資的永旺,今年7月出售日本福島的太陽能電廠,處分利益就有2.43億元,新日光轉投資的子公司CFY也計畫明年第4季在香港掛牌上市。
有了永旺成功發展電廠的經驗,洪傳獻信心滿滿,「未來在國發基金投資後擴增模組段的產能,擴大規模就可以降低成本,並且靠經營太陽能電廠的獲利扭轉頹勢,我們希望在合併後的隔年(2019年)就可以開始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