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炕肉二】傳承阿公鮮甜湯頭 他卻嘗盡兄弟分家之苦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永成炕肉飯的炕肉、綜合湯都是遵循古法製作。(炕肉飯50元/碗、綜合湯30元/碗)
永成炕肉飯的炕肉、綜合湯都是遵循古法製作。(炕肉飯50元/碗、綜合湯30元/碗)
鄧永成祖父以擔仔麵起家,也兼賣炕肉,他以祖傳的古早味帶大弟弟們、養家育兒,只是兄弟個別成家後,仍然迴避不了分家問題。
他又說起老店店名的更迭:「阮阿公在油燈上寫店名叫『隨意』,阮老爸也寫『隨意』,我換新攤頭,以前大家都只叫我『五信的』(早年在舊五信合作社附近擺攤),都快忘了我的名,我才想改成自己名字。」
彰化炕肉以腳庫肉為主,分切肉塊後須以竹籤串起,避免散開。
「50多年前工業發展,大家沒空煮飯,阮的炕肉飯就從那時響亮起來,從原來賣麵為主變成賣炕肉為主。」不過鄧永成也沒有忘記祖先是以擔仔麵起家,他繼續循祖傳古法手工自製「三寶」雞捲、肉丸、蝦丸,並用大骨、蛤蜊、乾滷的豬肉塊(台語稱「滷粒」)煉湯,湯頭嘗來格外鮮甜。
除了炕肉好滋味,附上招牌雞捲的擔仔麵也是人氣商品。(擔仔麵45元/碗)
湯頭甜,但鄧永成心頭卻有著一絲很少對外提的酸楚;他雖一肩挑起祖父的老擔,帶大了弟弟們,但弟弟成家後,他卻也得面對分家問題。
鄧永成要我們猜猜他與弟弟們差幾歲?「我大弟屬狗,我屬羊,再繞一圈,差了15歲,小弟就差更多了…」問他為何分家?他謹慎回應:「那是家內事,我都不講啦。」禁不住再三追問,老人家面露愁容,只簡單說:「那間祖厝2個人住,住不下…他錢貼我,我搬走,那間厝是他的了。」分家之後,大弟鄧永福就在兄弟出生的祖厝永福街開店,三弟鄧永嘉則在埔市街開店。
鄧永成(右)老鄰居、日光堂藥局老闆娘黃唐麗英稱鄧永成很努力、很顧衛生。
老鄰居、日光堂藥局老闆娘黃唐麗英為鄧永成說話:「他真的很顧兄弟,還沒當兵就在栽培他弟弟,栽培到弟弟學做炕肉飯,自己出去開業。」
鄧永成不願意再多提兄弟分家往事,但很樂意領著我們走一趟家傳老攤遷徙軌跡。他腳程不輸年輕人,身體還很勇健,我們險些跟不上。四女兒鄧羽萍卻透露:「其實我爸37歲就有心臟病、高血壓…他要照顧弟妹又要養妻小,過度勞累…不過,我爸每天做運動,爬山、快步走。」
永成炕肉飯的攤頭特別乾淨,尤其大小鍋具都擦得清潔溜溜。圖為鄧永成長子鄧志凌。
看得出來,鄧永成做什麼都有自己的規矩,譬如對自己的身體,譬如招牌上的那個炕字,也譬如那口用了幾十年還晶亮的滷鍋。他除了堅持味道,也堅持老店環境要乾淨。「我們的抹布都白帥帥,我太太也用水煮過。」四女兒鄧羽萍更說:「我爸每個月都固定清理冷凍冰箱,不讓日積月累的結霜影響食材味道。」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