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彰化老店永成炕肉飯繁複的備料過程,才知道一鍋香氣四溢的炕肉得來不易!
【百年炕肉番外篇】香噴噴就靠「這一味」 祖傳祕方大公開

炕肉飯堪稱彰化市「市吃」,比肉圓還受當地人歡迎,炕肉美味已傳承到第四代的永成炕肉飯,披露自家炕肉獨具美味、皮Q肉軟的祕訣。
每天早上,第三代老闆鄧永成親赴彰化市南門市場挑選合適的腳庫肉,緊接著,他的兒子鄧志凌、媳婦阮玉碧到店內開火、備料,腳庫肉先煮到6、7分熟,撈起來放冷,將一大片沉甸甸的腳庫肉切成適當肉塊、串好竹籤後,移至白鐵鍋,大約煮2小時。

重點來了,煮好後,關火燜2小時,下午4點開店前再開火熱一下,這是店家炕肉皮Q肉軟、不澀的撇步。
近午時分,鄧永成將白鐵鍋移至攤頭,佐料除了紅油蔥、蔥、醬油外,鄧永成太太鄧林蘇加碼透露,「蔭瓜」可是鄧永成祖父一百多年前流傳下來的祕方。

除了炕肉,店內指名度也很高的豬腳,滷製時間可要比炕肉多出1倍。鄧永成兒子鄧志凌表示,豬腳多了八角去提味,使用的紅油蔥稍多於炕肉。

從選肉到備料,就得耗上6、7個小時,一家子分工合作,幾乎不假手他人,鄧永成也不怕公開讓別人學,「這種生意沒辦法做分店,光炕肉這一步,就沒辦法分(複製)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