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炕肉三】夫妻同心拚經濟 他靠一鍋炕肉買下起家厝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鄧永成細心整理豬腳,這是婚後太太帶來的手路菜。
鄧永成細心整理豬腳,這是婚後太太帶來的手路菜。
鄧永成、鄧林蘇守著滷鍋做生意,生意最好時,攤子推到哪、客人攔到哪,憑著祖傳好手藝,賺入人生第一間房。
廚房裡,鄧永成熟練磨完刀,正仔細地替豬腳剃毛,串豬腳的竹籤,是水煮消毒過的衛生筷。這是太太鄧林蘇帶來的手路菜。她爽朗笑道:「我剛來的時候,阮頭家(鄧永成)多窮你知道嗎?住在破草厝、有籬笆,還有破簷片,我帶我妹妹來看,她說這裡好像廁所。」那怎麼敢結婚?「我爸說,沒有關係啦!破厝才會有新厝。他看我先生穿短褲、拖鞋,很努力、很古意。他們家裡雖窮卻很乾淨,我婆婆也很愛乾淨。」
豬腳依照有沒有肉、塊頭大小,由店家目測估價。(豬腳/時價)
夫妻同心拚經濟,鄧永成每日推攤子,鄧林蘇腳踩三輪車,載著孩子、桌子、米、湯,「很拚很拚!我那時7年生5個孩子,背著孩子做生意,肚子餓壞了也沒得吃,準備給客人吃都來不及。以前生意好到,肉都賣光了、電燈關掉了,客人還一直來。」
永成炕肉飯早年在彰化舊五信合作社附近擺攤,店內掛出老攤資料照,老客人日後還來開心指認、留名紀念。(鄧永成提供)
炕肉飯全台都吃得到,但彰化的炕肉飯多用口感Q彈的腳庫肉,比起北部常見的三層肉更費工、更難切開,卻能切出滿足彰化人不同喜好的部位,有些客人還非特定部位不吃。「但真要遇上肉快賣完了,這塊也好、那塊也好,不然沒得吃又要等了。」鄧永成回憶:「大家樂在熱的時候,我那時賺最多錢。那時擺攤,下午5點出來賣,5點半就要準備滷第2鍋,攤子推到哪裡、客人攔到哪裡。我那時準備要買起家厝,不用1個月就有12萬元,支應房子的分期付款。」
後腿的離緣肉肥瘦相連,是內行老饕指定的人氣部位。(炕肉飯50元/碗)
彰化人的特色就是三餐、點心、宵夜都吃炕肉飯,「彰化人吃不膩,24小時都有炕肉飯可吃,有人透早賣,也有人半夜賣。」但好景不常,口蹄疫後,他生意受影響,夫妻倆仍守著滷鍋努力做生意。1998年遷入中正路店面,告別擺攤35載的歲月。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