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家就是我的城堡」,意味著「家庭」和「房子」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的概念與實體的結合。但IKEA與母公司INGKA兩年前所做的調查,卻發現有20%,也就是1/5的受訪者表示最讓他們「像回到家一般」的所在,並不是他們居住的地方。今年的問卷追蹤的結果,發現這個比例又上升了,尤其是住在都市的人,回答在家以外的處所比回到家裡感覺還要更自在的人,比例竟高達35%。
「這四面牆固然很重要,但我還需要這四面牆以外的東西,才足以讓我感覺『像回家一樣』,」一位參與調查的德國柏林居民這麼說。
這項調查受訪對象遍及22國,有2萬2千人參與。調查報告作者將「家的感覺」區分為5個要素,包括了安全、歸屬、舒適、隱私和擁有。調查結果顯示,將近4成的美國人都表示對現居的「家」沒有歸屬感。
事實上,參與調查的一位羅馬居民甚至聲稱他必須躲到路邊的車子上,才能夠獲得片刻「心靈隱私」,反映出不少都市人的居處有時反而是煩躁與打擾的來源。報告中指出在美國有45%的人會逃到車子裡尋求獨處,甚至超越到臥房(72%)或浴室(55%)裡圖個清靜的比例。
此一調查結果與過去許多相關研究都指向一個隱然若現的社會趨勢:現代人對「家」的定義,正在改變。一方面有越來越多人選擇租屋,而非買下固定房產來滿足居住需求,使得人與房子的情感連結消失;另一方面,由於都會生活的特性,很多城市人也不再把「家」當成「家」。
「以前的人覺得『家』就是以房子為界線,但現代人卻把住家附近的社區,都納入了『家』的範圍,也就是說我們把家的概念擴大了,」家居研究中心的副主任Alison Blunt分析。
也就是說從巷子咖啡店、樓下便利超商,到日場採買的超市或傳統市場,似乎都被都市人涵蓋在廣義的「家」的範圍之內。當公寓裡悶得待不下去,下樓去泡沫紅茶店裡消磨半天,就像是從自家客廳走到書房;從這個角度看來,或許都市人並不是不愛回家,而是他們已經悄悄把「家」,延伸到了家門以外。
資料來源:Bustle, Fast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