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17:00 臺北時間

【全文】衛武營驚豔亞洲舞台 鄭麗君藝術活化高雄城

mm-logo
娛樂
文化部長鄭麗君期望衛武營不僅是南部藝文中心要角,也推向國際成亞洲藝文舞台。(右圖為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文化部長鄭麗君期望衛武營不僅是南部藝文中心要角,也推向國際成亞洲藝文舞台。(右圖為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總體計畫長達15年、造價107億元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簡稱衛武營)10月13日開幕,建築工藝、藝文展演均令人驚豔。
硬體推動外,文化部長鄭麗君更看重音樂市場養成與組織發展,每年編列高額預算,鼓勵專業團隊與在地政府合作,由下而上培養欣賞藝文及創意人口,藉此啟動在地能量,讓衛武營不單是南部藝文中心要角,也推向國際成為亞洲藝文舞台。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是全世界最大單一屋頂劇場,座落於高雄市鳳山區,建築頂端為3D雙曲面金屬設計,現代感十足。場內設置音樂廳、戲劇院、表演廳、歌劇院4個廳院,各有特色:音樂廳擁有全台唯一葡萄園式座席及亞洲最大規模管風琴;歌劇院、戲劇院由荷蘭劇場顧問設計規劃,奧地利廠商Waagner-Biro施工、製造及安裝,舞台經電腦輔助可全自動升降,隨情境變化調整觀眾和藝術家的距離。
衛武營建造過程歷經8年,工程浩大且難度高。(衛武營提供)
衛武營在80年代為國軍新生訓練營地,國防部解除用途後移交高雄市政府,原計畫做為住商發展區,1992年由「詩人醫生」曾貴海成立的「衛武營都會公園促進會」努力爭取為公園綠地,時為學生的陳其邁亦為成員之一。1995年陳其邁當選立委後,進一步倡議推動公園催生計畫,保留1/10空間興建文化設施。2003年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將衛武營納入新十大建設,歷經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三任總統才落成。
衛武營都會公園當時被稱為「綠色之夢」,如今不僅圓夢,更成為第一座位於南台灣的國家級表演藝術場館,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文化硬體建設。
陳其邁早年參與「衛武營都會公園促進會」,爭取原為住商發展區的衛武營成為公園綠地。(陳其邁辦公室提供)
由於衛武營整體建築及聲學規格採最高標準,建造過程耗時費工,2005年核定計畫、2010年才動工,分7標、共18家廠商,歷時8年才完工。鄭麗君甫上任時,發現廠商協調、整合、工序都有問題,連國外關鍵技術廠商也撤出台灣,她委請具土木工程背景的文化部前政務次長楊子葆居中協調,跨部會整合高雄市政府、內政部、國發會、消防署與工務局等單位,更請託奧地利代表處勸說奧廠返台施工,經十多次協調會、二十餘回書信往返,廠商才願意回台完成全升降式舞台設備。
克服重重硬體關卡,下個階段的挑戰,是要完成1年25萬觀賞人次的門檻。拓展音樂市場無法一蹴可及,需時間、經費培育,但爭取這類經常性預算卻最困難,常被主計處審核預算時視為浪費,慣例先統刪10%,鄭麗君仍鐵了心爭取到底:「文化發展最需要的是軟體與專業人力,節目製作、人才營運團隊養成也要時間。」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左),與主體建築設計者、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一同現身衛武營啟用典禮。(衛武營提供)
現任衛武營藝術總監的簡文彬,就是4年前辭去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終身職,回台加入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的專業人才,仿效國外制度在場館開幕前兩年就構思節目內容。為優化專業人員晉用、技術培訓、國際交流、節目製作等軟硬體費用,文化部每年增加預算,從2015年的1億元、隔年的1.5億元,到2017年的2億元,今年開幕預算達5億元,明年預算更達7.5億元。
藝文人口要在日常培養,需要更多中小型藝文場館,就像金字塔,如果底部不夠廣,頂尖的人才會更少。
鄭麗君強調,除發展國家級藝文場館,更重要是利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進行在地藝文場館升級,避免國家與地方文化場館兩極化。「藝文人口要在日常培養,我們需要發展更多中小型藝文場館,就像金字塔,如果底部不夠廣,頂尖的人才會更少。」
目前前瞻計畫已補助52個場館、24個軟體計畫,「過去台灣很多文化中心、表演場館,多是被動租借場地,地方政府文化局,幾乎沒有預算和節目製作、策展能力。」透過前瞻計畫,鄭麗君除鼓勵地方場館轉型與設備升級,更要引入專業營運團隊,發展製作節目及策畫展演能力。
高雄市政府主辦多年的「春天藝術節」,結合地方場館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歌劇《波希米亞人》,吸引觀眾購票進場。(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鄭麗君比喻,全國中小型各地場館就像小聯盟,「利用駐團培育在地團隊,輪流各地演出,等到團隊成長後就進入國家級劇場大聯盟,再到國際舞台,整個生態逐步發展。」明年度核定的前瞻預算,有三十多億元支持地方政府的文化相關補助,而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及NSO國家交響樂團等國家級單位,則有17.7億元,創下歷年預算新高。
地方培養藝文人口的例子,可從高雄市政府連續8年主辦「高雄春天藝術節」看出。串連高雄、雲嘉南、屏東等地方小型場館發展在地藝文展演,共享194檔、419場節目,養成民眾購票入場的習慣,文化部也從2014年起開始補助。另外,衛武營與高雄市政府合作自製在地節目,打造「衛武營童樂節」「衛武營藝術祭」藝文節慶,讓衛武營甫開幕便帶入人潮。
衛武營在場館周邊舉辦各式活動,力邀市民自由進出參與,實踐眾人藝術中心的理念。(衛武營提供)
衛武營開幕季共有81檔展演、115場演出,從國際指揮大師杜達美(Gustavo Dudamel)領軍柏林愛樂來台,到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台灣國樂團與9天民俗技藝團跨界合作的《陣頭傳奇》等,許多節目門票一開賣即售罄。
為帶動在地藝文人才跟國際鏈結,衛武營更規劃許多國際共製節目,如衛武營與美國斯波萊多藝術節、紐約林肯中心及新加坡藝術節跨國共製的獨幕裝置歌劇《驚園》。
過去文化設施多以硬體為導向,但空有硬體無法運作,必需透過組織、藝術專業管理等軟體的配合發展才能產生作用。
如此藝文盛宴,除有簡文彬團隊長時間醞釀準備,文化部長鄭麗君更多次南下會勘、協調關鍵工程施作,在府院爭取軟體預算:「過去文化設施多以硬體為導向,但空有硬體無法運作,必需透過組織、藝術專業管理等軟體的配合發展才能產生作用。」
衛武營建造過程歷經8年,工程浩大且難度高,鄭麗君(右圖右二)多次訪視工程進度,硬體上居中協調,軟體方面也爭取預算支持。(文化部提供)
鄭麗君強調,衛武營的設立不僅落實南北平衡、文化平權,更重要的是成為南台灣驅動的新引擎,帶入在地的藝術觀點,讓藝文人才可以發揮,同時也與國際連結,透過在地的藝術能量,成為亞洲的新文化地標。

數字導覽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

  • 計畫15年、建造8年
  • 總經費107.545億元
  • 5,861席觀眾席次
  • 9.98公頃工程基地面積
  • 建築物總樓地面積14萬1,050平方公尺
  • 擁有9,085支音管、127支音栓的亞洲最大管風琴
  • 鋼材總用量2萬公噸,約3座艾菲爾鐵塔
  • 屋頂鈑片能抗17級以上颱風風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