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爸爸去日本,把所有的零食都試吃一遍,覺得明治餅乾カル很好吃,引進後我們取名叫palicon,卻沒成功,後來,爸爸想到小孩每天要被說26、7次的乖乖,『乖乖』這個名字才誕生。」廖清輝說。
不僅參考日本零食,廖金港也下功夫調整口味,除了傳統的椰子口味外,也研發在地口味,推出五香口味;外型上,廖金港父子找上設計師吳謙一、林蒼良,4人腦力激盪,「我們想到黃俊雄布袋戲人物『哈嘜二齒』很紅,才依此為原型設計出來。」
設計乖乖人偶後,廖家父子認為要有歌曲搭配,小朋友才會記得,因此找上知名音樂家李泰祥、榮星合唱團團長林福裕寫歌,「我們電視廣告動畫10秒,影片10秒,總共20秒,因為當時崇尚美國,還跑去文化大學美軍基地去找金髮碧眼的小孩當模特兒。」
沒想到廣告一炮而紅,打響乖乖名號,廖清輝後來還參考日本食玩概念,放入玩具到乖乖裡,「每年都要去日本好幾趟,找各種玩具,包裝內含貼紙、塑膠玩具、漫畫都是我們發明,當時從日本帶回來的玩具,女兒想玩都被太太警告,那是樣品不能碰。」廖清輝回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