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6 08:30 臺北時間

【徐振輔專欄】大雨降臨之時

mm-logo
生活
一群大綠鳩停棲在龍腦香樹上
一群大綠鳩停棲在龍腦香樹上
以尋找動物和鳥類為目標的我們,當然不打算翻山越嶺。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像,自己進入馬里奧盆地深處,站在瀰漫腐葉氣息的、神殿似的巨木森林中。彼時如果突然起風,讓億萬星塵般的果實從樹冠層降落下來……

徐振輔專欄〈大雨降臨之時〉全文朗讀

「這趟的收穫應該會不錯。」在數個小時的漫長車途中,嚮導不時和昏昏欲睡的我們搭話,試著喚起彼此的精神。「今年可是大開花的一年啊。」
下午轉入小路後不久,他在一處視野遼闊的路邊停車,指著遠方一列高牆似的群山說:「那就是馬里奧外圍的環峰。」也就是說,後頭就是神祕的馬里奧盆地(Maliau basin)──那個沙巴最深且難以抵達的地區之一。這也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了婆羅洲的心臟地帶。
大開花通常數年才發生一次
我站在護欄邊拍下幾張照片。底下林深似海,霧氣漫衍,是相當典型的低海拔雨林,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陸域生態系。在這樣的森林中圍出一塊10公頃的區域,樹木種類就可以高達700種,比整個北美洲加起來還要多。其中最優勢的類群是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大喬木,它們在全世界有500多種,婆羅洲就佔了超過200種。要辨識出一株龍腦香並不困難,它們樹幹高大挺直,拔地而起數十米(已知最高將近90米,是雨林中最高的樹),頂部展開成一團漂亮的球狀樹冠,如一根釘在土地上的巨型大頭針。
黃娑羅雙(Shorea faguetiana),最高的一種龍腦香
對一個自然愛好者而言,龍腦香最吸引人之處,莫過於羽毛球形狀的可愛果實了。它們結果時,花萼會發育成螺旋槳一樣的構造,在果實脫落時引起旋轉,讓它以竹蜻蜓之姿緩慢降落,有助於散播到比較遠的地方。另外也有些不長翅膀的種類,會木栓化成疏鬆輕盈的質地,以利浮水旅行。我雖然來過婆羅洲許多次,卻很少在森林中發現龍腦香果實,原因是,在「大開花」之外的年度,它們幾乎是不會開花結果的。
大開花事件(general flowering event)是東南亞雨林的獨特生態現象,通常數年才發生一次,有時甚至間隔超過十年。因為熱帶雨林缺乏明確的季節性,很多樹木會經年累月儲存能量,靜待合適的繁殖時機。當各項環境因子齊備,便會以龍腦香為核心,加上一部分其他類群的樹木,共同啟動一場規模驚人的綻放,隨之而來的就是盛大的果期。那不光是植物的盛會,也將是動物最活躍的時刻。
龍腦香會知道,大開花已經來臨了
開啟大開花的鑰匙,目前認為和全球性的「聖嬰–南方震盪現象(ENSO)」有很緊密的關聯。平均每隔四到五年,東太平洋海水週期性升溫,赤道洋流趨緩,信風減弱,造成位於西太平洋的婆羅洲等地為期數月的惡劣乾旱。當乾旱結束,雨季初臨之時,就有很大機率會引發事件。當然,這不是唯一且絕對的啟動條件,有人認為連續的夜間低溫,也能促使植物的花芽萌發。
關於大開花的生態學意義,目前最廣泛接受的解釋是Janzen在1974年提出的「掠食飽和假說(predator satiation hypothesis)」。他認為,以種子為食的動物類群,平時食物資源相對缺乏,必然會保持在較小的族群量。因此大開花發生時,牠們無法消耗突如其來的龐大食物量,很多種子便能逃過一劫,提高了存活機率。對個別植物而言,如果選擇在食物缺乏的季度繁衍,種子可能很快就會被取食殆盡。
紅色的龍腦香果實
褐色的龍腦香果實
就我所知,沙巴前一次大開花事件發生在2010年,那時的我還不知道婆羅洲是什麼樣的地方;而下一次大開花發生時,我又或許已經不再回來了。想到此時此刻,能身在婆羅洲猛烈跳動的心臟之中,實在讓人興奮不已。前往馬里奧的路上,我四處都能見到巨大的龍腦香,掛滿金黃、橙紅、淺褐色的果實,在山坡上錯落生長。那景象和普遍印象中綠意盎然的熱帶雨林頗為不同,幾乎讓人以為是溫帶落葉林的秋季。
大開花確實來臨了。幾隻盔犀鳥無聲覓食,一群大綠鳩轟然起飛;豪豬在洞穴裡等待天黑,巨蜥在溪流邊靜候天亮。一個秘密消息在樹與樹之間流傳,透過十億枚根尖與真菌形成的網絡,以及空氣中化學分子的植物之語,龍腦香會知道,大開花已經來臨了。它奮力生長花芽,一棵樹能開出多達400萬朵花。覓食的蟲族不斷穿梭其間,直至花朵凋落,十幾萬顆果實便在高聳的樹冠中默默成形。這些碩大營養的果實,成熟前就得面對效率驚人的蛾類、象鼻蟲和小蠹蟲的蛀食,但它們放棄昂貴的化學性或物理性防禦,選擇以數量來對抗死亡。存活下來的果實在枝頭繼續成熟,直到一陣足夠強勁的風將自己剝離母樹。它們靠著萼片的旋轉而得以輕盈飄降,如同白蟻帶有細緻紋理的翅膀,在大雨過後靜靜落了一地。這時它們又將碰到地面上另一群飢餓的動物,譬如野豬,或者人類。
馬來犀鳥
龍腦香富含油脂的種子,偶爾會成為當地人的食物來源。記得一個星期前,我剛拜訪了砂拉越一位朋友的家,度過幾天只有睡覺和小米酒的糜爛時光。當時他們位於河岸的長屋外頭,就堆積了大量被撬開的果實殘骸。
世界上消亡最快的生態系
我想起過去幾十年來,龍腦香也以另一種方式餵食著這個島嶼的人們。婆羅洲的重要產業之一是伐木業,其中九成以上來自低地雨林的龍腦香。它們筆直的樹幹,堅硬的質地,在林業上極具價值,因此撐起了一段輝煌的伐木時代。但熱帶林業和溫帶林業不同的是,熱帶森林的樹種多樣性極高,意味著單一種類的密度極低,這讓雨林在面對伐木時,有其根本上的脆弱性。許多罕見物種在高強度干擾下,很容易發生區域性滅絕,而且無法依靠復育造林來挽回。1980年代以來,婆羅洲低地雨林可以說是世界上消亡最快的生態系。
車子停在道路盡頭時,已是傍晚,夜宿地點緊鄰著馬里奧盆地。若想探索盆地內部風景,還得重裝徒步四天三夜才行。不過真正成熟的原始林其實不適合尋找動物,因為森林演替到了後期,只有像龍腦香那樣的大樹才會留下來。它們佔據土壤和日光資源,讓低矮樹木難以生存,底層因此變得陰暗而空曠,動物相當稀少。
以尋找動物和鳥類為目標的我們,當然不打算翻山越嶺。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像,自己進入馬里奧盆地深處,站在瀰漫腐葉氣息的、神殿似的巨木森林中。彼時如果突然起風,讓億萬星塵般的果實從樹冠層降落下來,那會不會就像是在漫長的乾季過後,地球上最瑰麗、最盛大、最緩慢、最後的一場大雨呢?
徐振輔(徐振輔提供)
作者小傳─徐振輔
台大昆蟲系畢業,現就讀地理系碩士班。喜歡攝影、旅行、貓。夢想是拍攝野生的獨角鯨、雪豹、天堂鳥等,有些人以為是神話的生物。最近比較用心的主題有婆羅洲、北極、西藏和蒙古。
按讚加入《鏡文化》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貼文動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