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1989年,台北式的房價所得比飆到8.58倍,在1987年至1989年間,台北預售屋平均每坪房價足足漲了4倍。當時無住屋者團結組織於同年6月,發起無殼蝸牛運動,號召「萬人夜宿忠孝東路」,最終吸引5萬人響應走上街頭,也成為台灣史上第一起都市議題的社會運動。
無殼蝸牛運動邁入30週年,居住正義改革聯盟選擇重回運動現場,於4日起在忠孝復興站與忠孝敦化站之間的龍門廣場舉辦活動「夜宿東區5天」,三大訴求為:一、持續興建社會住宅,二、完成實價登錄2.0,落實房市資訊透明,三、修法課徵囤房稅,抑制不動產炒作。
根據《中央社》報導,擔任聯盟共同發起人的黃國昌表示,低薪高房價壓迫青年,導致少子化的國安危機,他提到整起活動獲得熱烈響應,募資短短3天就達標,而募資所得的每一分錢都會用於居住正義,活動結束後會請會計師查核帳目並公開,也預告8日(本週五)他將與年輕朋友一起夜宿東區。
活動發起人之一、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黃益中則呼籲年輕人,除了關心「亡國感」,也要關注居住正義,他提到台灣政治人物提到反送中就會高喊言論自由等人權,反觀一談到居住正義就噤聲,但居住正義不該是「選擇性人權」。
前台北市都市發展局長林洲民表示,2014年至2018年台北市編列828億預算做12,000戶社會住宅,但2019年就停止。他提到,荷蘭的公宅是台灣的400倍,現在台灣的居住問題是「比絕望更絕望」,痛批「不蓋公宅的政府是懶惰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