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就讀巴黎第三大學的馬修(Matthieu Laclau),因為欣賞當時已嶄露頭角的中國大陸導演賈樟柯,和兩位同學Damien Ounouri、李丹楓前往北京拍攝以賈樟柯為主的紀錄片《小賈回家》。
拍完後,馬修回法國拿到電影理論碩士,但在巴黎1年,沒什麼工作機會;而返鄉就職的李丹楓因幫錄音指導張陽工作,案子應接不暇。「我就去北京找他,看有沒有工作機會。」
來到北京,馬修邊學中文、邊接拍電影幕後花絮,接到的第一部片是鄭重執導、葛優主演的《氣喘吁吁》,因此認識劇組的台灣成員王思靜。大學念護理系的王思靜赴英攻讀公衛碩士後,因好玩到北京看看,也因遇到張陽,開始當電影後期協調人員。「後期有剪接、聲音、調色等部門,要加在一起、上字幕、做出DCP(Digital Cinema Package,數位電影封包)。我負責協調、盯進度與品質,在最快的時間內把片子變出來。」
馬修拍電影花絮一手包辦攝影、剪輯,2010年他接拍賈樟柯監製、韓杰導演的《Hello,樹先生》花絮,因電影剪輯過程不順,韓杰請馬修提供意見,在2星期內剪出一個版本。「我改結構、加旁白。當時我中文不好,就用英文寫旁白,請思靜翻成中文。賈樟柯和韓杰覺得這版本不夠好,但有新想法帶來靈感,我們就一起花1個月剪輯完成。之後大家開始找我剪輯,而且越來越多。」
王思靜有電影後期經驗,知道前期拍攝與後期如何銜接,遇到衝突快速化解,讓雙方互相理解。
《天注定》是馬修剪輯的第一部賈樟柯電影,「原本的剪輯師是賈樟柯的副導演,因這部片拍得很辛苦,拍完遇到春節,副導演想回家過節,賈樟柯卻想趕坎城影展。剛好我是法國人,在北京不過春節,所以找我。」結果馬修因該片獲金馬獎最佳剪輯,也陸續參與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江湖兒女》。
王思靜赴中國大陸的前6年都自由接案,與不少聚集北京宋莊的獨立影像工作者氣味相投,因此成為顧桃執導紀錄片《犴達罕》的製片,該片獲香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且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除《犴達罕》,王思靜也是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周浩執導的《大同》執行製片。兩片分別以內蒙鄂溫克獵人、山西大同古城牆拆遷為題材,距離台灣似乎很遙遠,但王思靜說,「距離就是我的優勢,因為沒有包袱,可是彼此又有些同質性。」此外她也在2013年先後擔任楊荔鈉《春夢》與文晏《水印街》後期製片主任,讓兩位導演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2014年,王思靜進入賈樟柯創辦的北京西河星匯影業。由於她有電影後期經驗,知道前期拍攝與後期如何銜接,也參與過藝術片與紀錄片,因此常經手賈樟柯監製的新導演作品。
在英國導演Emyr ap Richard和蒙族導演Darhad Erdenibulag執導的第2部電影《卡夫卡的K》中,王思靜擔任製片,該片改編自卡夫卡小說《城堡》,荒誕的現代寓言,卻要讓性格豪放的蒙古演員變得內斂,從拍片現場到後期,問題不斷。
王思靜笑說:「每次碰到衝突,就很感謝大學護理系時學習的『心理學』和『精神科』應用,訓練我觀察、了解不同的人。因為大部分衝突都是人與人、部門與部門意見相左,我能快速同理兩邊,讓雙方互相理解,就能解決。」後來《卡夫卡的K》順利完成,入圍柏林影展「青年論壇」單元。接著,王思靜當製片的張撼依電影《枝繁葉茂》、宋方電影《平靜》也先後在該單元亮相引起影壇驚豔。
電影風格與完成時間,是影展行銷策略的首要考量。王思靜表示,選對影展是關鍵,口碑在圈內發酵,後續會較順利。馬修補充認為,新人常急著進影展,或因被拒絕而失望,其實要習慣被拒絕,也不必急,因為可藉此修改到最好。他坦言拍片或剪輯都要能接納不同意見,他剛當剪輯師時,別人提建議,他會不想改,後來學到修改很正常,不可能一次就完美。
馬修認為剪輯要能接納不同意見,並協助導演,關注講故事的方法和角色呈現,不炫技。
「剪輯師是電影第1個觀眾,提供導演新的視角。」常與賈樟柯合作的馬修從《山河故人》起,每天剪前一天拍到的素材。「晚上導演會等我電話,如果我說『很好看』,他就比較放鬆;如果覺得有問題,導演就來看如何用剪輯解決、是否要補拍。」從賈樟柯身上,他也學到對細節的重視,不斷檢查。
馬修的攝影師背景有助他清楚判斷影片素材的好壞,而他也是很喜歡聲音的剪輯師。「聲音對節奏影響很大。剪片時我會注意聲音,如果收音效果不好,我會修改或找其他素材。」他強調,無論剪輯、聲音、特效,後期的成果是一層層加上去的,「配合聲音、配樂等,就會越來越好。」
在剪輯上,馬修會協助導演,關注講故事的方法和角色呈現,不炫技。王思靜形容:「他希望手上那把剪刀越隱形越好。」馬修解釋:「有些影片也要有剪輯風格。例如白雪導演的《過春天》剪輯風格就比較強,因為是青春片,故事分別在香港、深圳,所以做些定格與不同的節奏區別,音樂也較多。但大多時候我覺得電影剪輯師還是在故事背後,比較適合。」
剪輯的視角 馬修 Matthieu Laclau
1983年出生於法國達克斯
學歷:法國巴黎第三大學電影理論碩士
職業:剪輯師、攝影師
重要剪輯作品:
- 2019年《南方車站的聚會》《灼人祕密》
- 2018年《過春天》《江湖兒女》《第一次的離別》
- 2017年《蜻蜓之眼》《相愛相親》
- 2016年《枝繁葉茂》
- 2015年《卡夫卡的K》《山河故人》獲美國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最佳剪輯
- 2013年《天注定》獲金馬獎最佳剪輯
製片的手腕 王思靜
1984年出生於台南
學歷:北醫護理系畢業、亞伯丁大學國際衛生暨管理碩士
職業:製片
重要參與作品:
- 2020年《平靜》執行製片,獲柏林影展「青年論壇」藝術電影獎
- 2016年《枝繁葉茂》製片,獲東京銀座電影節最佳影片、香港電影節新秀單元最佳影片
- 2015年《卡夫卡的K》製片,獲選柏林影展「青年論壇」、《山河故人》執行製片,入圍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大同》執行製片,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2014年《犴達罕》製片,獲香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