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電影產業轉型成功的韓國,或是誕生出坂本龍一、久石讓等配樂大師的日本,國外普遍重視電影配樂,製作成本與創作環境相對完善,雖然台灣的電影配樂實力並不亞於國外,但盧律銘與其他創作者皆曾面臨得自掏腰包的困境。而許多相對有預算的國片,也不見得會將配樂機會留給台灣音樂人。
盧律銘說:「能理解當劇組有預算之後會想要找更好的,對我而言我可以做什麼,我就以身做則。如果我能拿到比較好的製作資源,我會給樂手更好的費用。」因此在得獎後,他對於電影配樂製作的要求更積極,也更勇於爭取製作經費,「如果我不做的話,後面的晚輩又遇到一樣的狀況,整個生態就不會改變。」
像是他堅持配樂錄製使用真實樂器,便是希望樂手、混音師、錄音師都能擁有穩定的收入,當所有從業人員持續在線上運作,產業方能活絡,而不是邊做邊賠錢,「好的作品,也是對觀眾負責任。」
《返校》的配樂全程在台錄音,從弦樂、銅管樂到打擊樂,樂手多達40人。盧律銘認為,在台灣製作配樂的優勢在與能與樂手做「最直接的溝通」,避免遠端錄音過程因為連線或聆聽設備出現落差,也能針對錄音成果進行更細微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