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台股染疫散戶逃殺 6檔電子股買點浮現會員專區財經理財疫情恐慌,台股大盤上沖下洗,讓不少績優股買點浮現。文 黃士庭攝影陳俊銘王均峰發布時間 2021.05.26 05: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電子股投資理財台股理財最前線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電子族群 選股3策略恐慌賣壓 籌碼已沉澱本土疫情持續擴大,台灣進入3級防疫,加上近日缺水、缺電消息頻傳,股市籠罩低氣壓,加權指數從萬七快速修正,如今在萬六保衛。不過,隨著散戶逃殺,融資餘額大減,讓不少股票浮現買點。專家指出,今年傳產表現旺盛,電子股遭拋售,投資人接下來可特別留意電子股逢低承接機會,根據專家所提出的選股3策略,從中篩出6檔股票供投資人參考。疫情恐慌,台股大盤上沖下洗,讓不少績優股買點浮現。疫情恐慌蔓延,台股震不停,加權指數在11、12日短短2天,崩跌1千餘點,但隨後18日又出現戲劇性大反彈近800點,史上盤中最大跌點與史上最大漲點僅隔數天出現,上沖下洗的激烈狀況,也讓股版的「畢業文」紛紛出籠。資深股民S先生哭訴說,航運股從一手好牌變爛牌,他上個月跟著大家all in買進陽明「船票」,帳上原先獲利200萬元,但短短幾天變成爆賠500萬元,受不了鉅額虧損決定畢業,「工作10年存的薪水全沒了。」還有某私立大學生在股版崩潰說,這一年來自學股票,迷上融資當沖,現在已傾家蕩產,將家人及自己的錢全部賠掉共上千萬元,「目前付不出房租真的要睡公園,希望大家藉此警惕。」電子族群 選股3策略「疫情快速擴散,引爆投資人恐慌情緒,5月17日融資更嚇出了逾160億元,創史上單日最大減肥金額,可見多是散戶爭相殺出。」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相對去年首次爆發疫情台股的修正幅度,這一波回檔算是相當大,許多個股跌幅都已超過3成。「觀察基本面,很多股票可以開始買了。」儲祥生指出,特別是電子族群的價格,已經不像過去那樣高高在上,「主力資金多數被吸到傳產類股,像是貨櫃航運震盪大,容易拉漲停,主力當然會更傾向把錢放在那,剛好讓電子股沉澱。」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國內疫情爆發,事實上,對台灣電子產業接單影響有限,因為台企多以外銷為主,從供給面來說雖然有潛在風險,但影響程度是以「在台灣生產比重」及「自動化程度」高低而定。「在台灣生產比重低、自動化程度高的供應鏈,影響程度就低,像是晶圓代工、ABF載板、網通IC設計等族群,若股價過度殺低,建議布局。」近日缺電、缺水消息頻傳,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儲祥生進一步說,目前電子股表現較傳產股弱勢,也因此大盤近期不斷走區間震盪,但在資金輪動的邏輯下,電子族群成了投資人接下來逢低承接的機會。至於如何篩選個股?可掌握3大策略。策略一:優先瞄準缺料題材儲祥生點名IC設計族群。目前市場晶片仍嚴重缺料,加上受疫情影響,產線開工率不足,在晶片交期至少拉到年底的情況,對股價來說形成低檔保護。疫情推升3C產品終端需求,晶片嚴重短缺,跌深、業績佳的IC設計股值得留意。策略二:避開高本益比選股以本益比20倍以下為宜,像是IC千金股矽力--KY,股價近逼3千元大關,本益比高達70倍,另外,祥碩股價雖然在4月出現大幅修正,但本益比仍接近30倍,過高的本益比在震盪的環境下,相對危險。策略三:鎖定財報表現佳者第一季每股純益至少要較去年同期增長,四月營收表現符合市場預期,「營收若出現衰退,也不能超過1%。」儲祥生強調,業績表現是當前最重要的進場依據。IC設計 篩四檔個股本刊過濾符合條件的IC設計族群,篩出4檔個股,包括盛群、義隆、聯詠、松翰等,其中法人圈進一步點名第一季財報表現出色、首季每股純益年增率達1994%的筆電(NB)觸控IC設計大廠義隆。台新投顧指出,義隆主要產品多數應用於筆電,且為產業龍頭,除了Apple以外,全球主流品牌廠幾乎皆為其客戶,相較於同業又有完整的產品規格供客戶選擇。另外,與筆電主要平台深度綁定,符合微軟、Wacom及Google等各大平台的規格及相容性,降低品牌廠的開發成本,因此得以在過去幾年持續擴大市占率。根據《DigiTimes》預估2021年全球NB出貨量達2.27億台,年增13%,義隆將成為最大受惠廠之一。整體來說,法人預估義隆今年營收將達202億元,每股純益17.43元,目標價上看260元。筆電觸控晶片龍頭義隆,產品線規格完整,近年市占率持續擴大。除了IC設計族群可布局外,法人指出,自動化程度高、受疫情影響程度低的ABF載板,市場產能訂單持續滿載,其中載板三雄中的欣興,因日前股價大幅修正,本益比相對南電、景碩還低,浮現買點,近日也成了投信買盤積極布局的標的。台新投顧指出,目前市場上的ABF載板缺口持續擴大,主要受惠筆電平板需求維持高檔,汽車、遊戲機訂單暢旺。欣興目前為全球第一大ABF載板製造商,將持續受惠先進封裝及異質整合趨勢,在產品持續漲價,而且產品線稼動率皆較前一年提升的環境下,整體預估,今年毛利率可望提升2%,達16.6%,年營收914億元,每股純益3.52元,目標價上看128元。筆電平板需求維持高檔,汽車、遊戲機訂單暢旺,讓ABF載板供不應求。恐慌賣壓 籌碼已沉澱「隨著上游晶片訂單滿載,晶圓代工產能同樣吃緊。」黎方國表示,本土疫情衝擊僅圍繞在少數次產業,例如觀光、運輸、娛樂消費、美容業等,長線來說,以科技股為重的台股受影響小,「台積電、聯電基本面無虞,從技術面來看,判斷超跌的訊號可參考半年線或年線位置。」觀察台積電表現,四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16%,首季每股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19.51%,雙雙達成財測標準,目前本益比27倍,而台積電半年線在574元、年線在486元。另外,聯電四月合併營收達163.8億元,創下單月歷史營收次高、歷年同期新高紀錄,第一季每股純益0.85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倍。同時聯電本益比僅15倍,股價半年線位置在49元、年線位置在36元。而目前台積電、聯電股價在半年線附近,浮現買點。整體來說,黎方國強調,隨恐慌賣壓湧現,5月台股融資餘額已大減500億元,減幅達2成,遠大於指數跌幅,顯示籌碼已沉澱,而台股本益比降至15倍,落於歷史評價區間中下緣,可預期當疫情獲得控制,恐慌情緒逐漸消退後,台股終將回歸基本面表現。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